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进入倒计时!值此盛事将启之际,“水韵江苏”特推出全新专栏“运博时间”。近年来,江苏通过出台实施规划、保护规划,建成博物馆,举办论坛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古老运河焕发时代新光彩。跟着专栏解读水波流转间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澎湃向前的经济动脉。您将听见扬州古运河畔早茶铺子飘出的市井欢歌,看见苏州平江路上流淌的江南诗意,触摸徐州窑湾古镇青砖镌刻的时光印记……亲历江苏如何精心擦亮“千年运河”这张文化名片,见证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首期带您走进运河原点城市扬州,为您解读,扬州如何着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推动古老运河精彩蝶变。
“祝贺中国!”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中国大运河正式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会主席玛雅萨落下的木槌,如今声犹在耳。
“让古运河重生。”2020年11月13日,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习近平总书记在运河三湾码头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铭记在心。
申遗成功后,作为牵头城市的扬州有何作为?扬州的答案是立足于“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新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勇挑重担、示范带头。
近年来,460万扬州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时代使命,于保护、传承、利用上下“绣花功夫”,在160公里长的大运河扬州段统筹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好地方”扬州正在讲述运河新故事。
10年来,在大运河2500多年的历史流淌中,短同一瞬。但这10年,却波澜壮阔。
160公里,在近3200公里的长河浩荡中,距如咫尺。但这160公里,却璀璨生辉。
看!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正涌过重生的湾,奔向复兴的海。
申遗成功后的第五年,2019年5月3日至6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扬州举行。首届运博会围绕“融合·创新·共享”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重点举办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互动联动、主题论坛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等五大板块活动,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的独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时代特征。
首届运博会围绕打造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旅融合品牌目标定位,全力搭建运河沿线城市共同的文化和旅游展示综合平台。展览展示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参展单位500余家,参展的文物精品、旅游产品、非遗项目、名宴美食、旅游装备品和文创产品等7000多件。近14万人到现场观看展览,观看花船巡游的市民游客超过20万人次,境内外40多家媒体160名记者前来跟踪报道,运博会专题网站总点击量超过512万次,其中,《千年江苏景 百里运河图》手绘H5点击总计超百万,“我家住在运河边”征集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757.7万,共同打造线上线下“永不落幕的运博会”。
运博会期间,在“京杭之心”湖畔,“璀璨运河”灯光秀以运河为幕布,用灯光展现水韵故乡,用秀影演绎诗意运河;16艘浓缩各自城市风光与人文内涵的花船在20万游客的欢呼瞩目中,沿着大运河主航道驶向诗和梦的远方;江苏首部本土歌剧《运之河》以大运河的开掘通航为经,以隋唐的朝代更迭为纬,唱响运河绝美史诗。
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吸引境外31个国家和地区运河城市、3个国际组织以及国内33个城市共参展,实现大运河沿线城市全覆盖。
“水蕴华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用来自19个运河城市23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串起一部2500年的运河史,从春秋时期原始青瓷簋到明代仙人乘槎犀角杯,从隋朝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到南宋“中兴复古”香饼,用文物生动讲述运河故事,呈现运河人家美好生活。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百米长卷美术精品创作中期成果特展让观众沿着画卷历数大运河“前世今生”,长卷汇聚大运河沿线7省(市)15位书画家,合力创作当代“清明上河图”。史诗图卷最终完成后,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大运河非遗展展示展演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13项,包括江苏本省项目78项和省外项目25项,妙趣横生的非遗文创展示区与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区,让观众“走进来、坐下来、带回去”,成为展览的真正主角。
旅游装备展7000平米展区荟萃运河沿线城市86家企业带来的40种1000多件旅游装备用品,同时组织13辆房车沿运河开展巡游活动;大运河美食嘉年华吸引7个运河沿线城市展销23桌名宴和200多道美食。开启美好旅游新体验,品味“舌尖上的大运河”。
十年后的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举行,这座运河名城再次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扬州元素”火出圈——24小时内全网浏览量突破60亿。
扬州,不仅是大运河申遗的牵头者,更是“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思考者、践行者。大运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世界运河之都”扬州,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澎湃而去。
面积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是扬州“城河相依”的历史见证和发展写照。2024年7月,扬州南河下、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获中央投资补助2.76亿元,成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补助数量最多、补助金额最高的城市。
2500多年建城史,为扬州积淀了丰沛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加快文旅产业补链强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响扬州“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新名片?2024年3月,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大会给出答案。会上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围绕“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品牌示范机制,持续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打响“来扬州,行大运”旅游品牌,建设城市独有IP。
江河奔涌、勇立潮头、踏浪而歌,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