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博时间|盐城:大运河涛涌千年文脉,串场河笔绘盐韵新篇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明天即将盛大开幕!值此盛事将启之际,“水韵江苏”特推出全新专栏“运博时间”。近年来,江苏通过出台实施规划、保护规划,建成博物馆,举办论坛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古老运河焕发时代新光彩。跟着专栏解读水波流转间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澎湃向前的经济动脉。您将听见扬州古运河畔早茶铺子飘出的市井欢歌,看见苏州平江路上流淌的江南诗意,触摸徐州窑湾古镇青砖镌刻的时光印记……亲历江苏如何精心擦亮“千年运河”这张文化名片,见证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因盐而生、因运而兴”的盐城,看串场河如何串珠成链传承海盐文化,千年运河见证从盐到棉的变迁。



悠悠串场河,川流不息,流淌千年,见证着以“盐”命名的城市——盐城的变迁,孕育出厚重的海盐文化。如今的串场河盐运功能早已不再,但通过疏浚清淤和沿岸环境治理工程,这一古老运河不仅稳固了防汛功能,还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生态廊道,让盐城的河文化永不枯竭。

项目引领 擘画一河多珠全景图

作为一条承载千年水运和海盐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盐城正不断挖掘串场河历史文化资源,将沿线文旅景点串珠成链,融合当地滨海风光、湿地遗产,建设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长廊。

近年来,盐城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串场河沿线遗产遗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支持力度。通过对串场河沿线“登瀛晚眺”“杨楼翠霭”“铁柱潮声”“范堤烟雨”等人文古景复原与景观示范带建设,串联起海盐博物馆、黄海湿地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构建“一河多珠”的空间格局。

推动系统筹划,完善体系建设,出台《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盐城市串场河空间风貌管控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沿海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将大运河文化带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水韵盐城”、里下河建设、非遗保护等统一谋划布局。并持续拓展串场河畔的建军路文商旅街区、珠溪古镇、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安丰古镇等一批新老文化地标“微空间”,串场之眼等一批文化项目正式运营,文商旅融合辐射效应明显。

文明探源 明晰水韵盐城文脉根

盐城地区海岸线绵长,开展盐业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是古代两淮盐区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的盐业生产不仅带动了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也塑造了盐城不同于江苏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以盐业经济为中心的区域文化。

近年来,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分阶段分区域对盐城市范围内古代各时期盐业遗址开展系统考古调查。沙井头遗址的发掘佐证了2000年的盐城建城史;缪杭遗址、后北团遗址实证了唐至明清制盐聚落在盐城的延续,串场河沿线发现的百余处盐业遗址,构建了历代盐业生产体系,为海盐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融提供实物支撑;亭湖东闸新村遗址出土明代“厢埽签樁”结构的围堰遗址,对研究江苏大运河水利技术发展史,海陆变迁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九龙口历史文脉专项调查,廓清了古邗沟位置,实证了盐城为大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认定工作,系统梳理了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与海洋和运河关系。串场河作为纽带,将海洋、淮河、运河等文化基因凝练成独特地域标识,形成“一河载多元,千年共相生”的文化特色。

进一步挖掘运河的地域空间、文化脉络、历史遗存等资源。形成《盐城与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关联》《盐城——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名都》《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等10多个学术成果。

同时,加大对串场河历史文献的系统研究。《关于高质量建设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辐射区的提案》(2024)被提交政协江苏省十三届二次全会并获立案;“大运河盐城段的文化特色挖掘”被列为2024年度盐城市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创演并举 绢绣文艺精品新华章

在保护的同时,传承与利用同样至关重要。盐城深入挖掘串场河“盐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与大运河之间的关联,统筹做好串场河题材文艺作品规划,持续创作推出反映串场河文化的精品力作。

创作生产淮剧《小镇》《小城》《十品半村官》、历史剧《天道》《范公堤》、舞剧《一件旗袍》等一批优秀作品;实现常演常新;“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在盐启幕,首场演出精心遴选省内10个最具代表性的舞台艺术精品,涵盖淮剧、淮海戏、木偶戏、杂技等艺术形式,群众反响热烈。

淮剧《小镇》入选全国演出市场双效统一优秀演出项目,淮剧保护传承发展路径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全国通报推广;杂技《炼——倒立技巧》获“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最高奖“金奖”实现三金大满贯,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项目。

融合创新 构建文旅消费新业态

盐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涵盖旅游景区、文博场馆、人文街区和小剧场四大板块的主题活动,持续放大“NICE盐城”品牌效应。

深度挖掘串场河独特资源推动旅游演艺、电竞文旅、非遗活化、场馆联动、文博街区等跨界融合,用文化创意提塑旅游精品,推出《只有爱·戏剧幻城》《串场夜画》《盐渎往事》等8个文旅融合产品。西溪《天仙缘》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以仙幻实景秀的方式将“董永传说”演艺成一场穿越千年的东方浪漫风暴,让游客“因一部戏,爱上一座城”。推出“文滔五馆”主题旅游线路,实现了历史传承、经济带动与公共服务提升的多维目标。2024年盐城获评“文旅美誉度领军城市”称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盐业造就一座城。串场河在送出一座座盐山的同时,又流进了丰富的盐文化和水文化。展望未来,盐城也将深入挖掘大运河盐城段的显著特质,从“系统谋划推进、注重遗产保护、打造运河项目、挖掘运河文脉”四个方面,全面扎实做好大运河文化带盐城段建设,让千年运河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