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省戏曲教育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在苏州举行
【信息时间: 2025-09-22 09: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科技教育处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传承戏曲艺术,办好戏曲教育,9月14日至18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三届全省戏曲教育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在苏州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出席活动。

本届活动设置主题班会、基本功教学、名家授课、学生展示及戏曲进园林等环节,全省艺术职业学校戏曲专业近300名师生参加,为戏曲教育搭建起交流互鉴、守正创新的实践平台,让古老戏曲在青春传承中焕发崭新光彩。

培根铸魂 主题班会展示多元思政课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本届活动新设主题班会环节,以“传承戏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旨,从“崇德尚艺守非遗”“生旦净丑齐传承”“守正创新共发展”三个角度,开展体验式学习、情境化实践和互动式教学。各学校充分发挥戏曲教师“能教会演”的优势,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文化传承“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构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达到“能力培养—品格塑造—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来自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教师程莹带来的班会课程,通过淮海戏传承发展历程、基本功训练、视频展示、互动答题等形式,引导学生从“知戏曲”到“爱戏曲”,体会“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深意,鼓励学生以青春之力扛起文化传承之责,让淮海戏连接历史和当下,成为传递家国情怀的纽带。

随后,江苏省戏剧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等班会课程也相继展示,从行当传承、剧目创新等角度,展现戏曲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果。

德为艺之基,艺为德之华。班会尾声,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评弹学校副校长盛小云登台领读“德艺双馨”倡议书。“以德立心,守艺术之魂;以艺修身,磨登台之功;以新传薪,担时代之责。”铿锵有力的宣读声,凝聚起戏曲新生力量 “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戏曲、曲艺传承人”的信念。

夯实基础 基本功教学筑牢传承根基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基本功是戏曲演员的立身之本。为帮助学生规范训练、夯实戏曲表演根基,活动精选董素坤、李水莲、杨燕、周乾德等优秀教师,按行当分组,因材施教开展基本功专项教学。

在腿功课堂上,老师针对“控腿不稳、勾脚不到位”等常见问题,采用分解练习的方法,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在形体课中,老师强调胯部保持稳定、头颈部上拔、肩部下沉,以及通过脚步速度与气息的同步配合,来引导学生把握身段的柔美与气韵。此外,把子功等课程也结合不同院校学生的基础差异,帮助新生夯实“下盘稳、身段正”的基本功素养。“以前总觉得基本功训练枯燥,这次老师把技巧拆解后,不仅练得更扎实,还更懂得每个动作背后的艺术逻辑。”来自连云港市艺术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表示在此次学习中收获匪浅。

活动还特别设置剧目教学示范环节,安排了入选第五届“梨花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教师示范课,以经典剧目为载体,为一线戏曲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江苏省戏剧学校教师张远鸿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精细拆解锡剧《珍珠塔·跌雪》中“抖袖传情”“台步生风”等技法要义,让学生领悟“戏在身上、功在平时”的真谛。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教师董素坤为台下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劈山救母》技巧及舞剑训练课,她一边传授舞剑步骤与技巧,解读沉香的心路历程,一边借剧目内容类比教学,告诉学生“戏外成才靠勤”的道理。

名家授课 口传心授传承戏曲精髓

江苏戏曲界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梨园里百花齐放、繁花似锦,归功于一代代戏曲人坚持不懈求索求进的辛勤耕耘。名家授课环节特邀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为师生们分享艺术生涯的宝贵经验。

当代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芗带来《漫谈舞台表演与人物塑造》分享,用数十年的深厚舞台积淀,将如何用小人物演绎大时代娓娓道来,引领同学们思考。昆剧表演艺术家李鸿良分享《至美的昆丑——昆剧丑角的表演特色和雅俗的时尚精神》,以其幽默的讲述方式为同学们拆解经典剧目的艺术精髓与表演心法。锡剧姚派花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红分享《戏韵流芳——解锁戏曲艺术魅力,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强调戏曲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戏曲发展脉络,不仅要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能更深入地诠释角色。

青春亮相 实践展示检验教学成果

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9月17日下午,“戏曲进园林”实践展示活动在山塘街真趣园拉开帷幕。在这座明代帝师府后花园中,锡剧《牡丹亭·寻梦》的优美身段与亭台楼阁相映,弹词开篇《莺莺烧夜香》的婉转唱腔随流水荡漾,昆剧《义侠记·游街》用幽默细腻的表演打动观众,收获台下阵阵喝彩。“这次在苏州园林里表演,感觉自己和角色、和环境都融在了一起。”实践展示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沉浸式表演”的魅力,更探索了“戏曲+文旅”的融合路径,为传统戏曲走进大众生活提供了新场景。

活动最后一日,来自江苏省戏剧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苏州艺术学校的戏曲“新生代”们带来锡剧、弹词、昆剧等多剧种教学成果展示。

江苏省戏剧学校学生演绎的锡剧《珍珠塔・跌雪》,以扎实的唱腔展现书生方卿的坚韧淳厚;苏州评弹学校学生带来的弹词开篇《宫怨》,用“字字带情、声声有衷”的弹唱将吴侬软语的婉转细腻展现得恰到好处;苏州艺术学校学生水袖轻舞、眼波流转,一曲《牡丹亭·游园》选段尽显昆剧“水磨调”的典雅韵味……展演现场丝竹悠扬、流派纷呈,也为各校之间提供观摩交流的宝贵契机,师生们在互学互鉴中汲取教学与表演的新思路,为后续戏曲教育提质升级积累实践经验。

活动期间,同步举办戏曲教育教学研讨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戏曲院团专家、学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等齐聚,从教学基础、实践展示、长效机制等方面,研讨交流戏曲教育质量提升举措,充分体现了戏曲教学过程中将育人实践与行业需求对接的探索。

此次观摩交流活动特地安排在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期间举办,京剧《真假美猴王》、蒲剧《火凤凰》等经典剧目相继上演,师生现场观摩名家演绎经典,第32届“梅花奖”获奖演员梁静、李哲等的精彩表演激发了学生们立志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决心。


(科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