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8月6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智游江苏 慧启未来”全省智慧旅游推进交流活动在无锡惠山古镇映月里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拾峰出席活动并致辞。
案例发布,丰富暑期文旅产品供给
江苏作为科技强省,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稳居第一方阵,拥有221家智慧旅游企业,具备发展智慧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全面梳理我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脉络、精准掌握行业发展态势、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以推动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江苏省智慧旅游企业情况与发展动态,围绕智慧旅游产业信息设施、平台服务、产品供给、应用服务等四大领域,形成了全省智慧旅游图谱。活动现场,《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兴起,实景演艺、数字展览等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成为人气聚焦的“火爆点”,拉升消费的“热力值”。活动现场,2025全省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正式发布。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VR大空间沉浸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18个入选案例包括了AI大空间、沉浸式展演、行浸式夜游等多种类型,给广大游客带来白天到夜晚的全时游览,从视觉到五感的沉浸体验。
深度对话,科技赋能文旅发展
据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江苏80%的文旅资源是人文资源,增强人文资源的吸引力,将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活动聚焦“科技赋能文旅发展”核心议题,围绕“科技创新文旅深度体验”“智慧旅游管理与数据利用”“科技赋能人文资源活化转化利用”等主题,开展三场对话交流,分享行业创新发展经验举措,直面现存痛点难点堵点,展望数智文旅未来图景。
无锡拈花湾景区、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拙政园景区代表深入探讨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游客沉浸感与互动性,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深度文旅体验。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南京玄武湖景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代表围绕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文旅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创新展开交流,分享他们提高景区运管服务效能、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的实战经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有限公司代表聚焦“文化+科技”融合路径,探讨如何以科技手段活化文化遗产、创新艺术表达、拓展文旅新业态。
聚焦当前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活动还邀请到蚂蚁集团、抖音集团、科大讯飞、同程旅行等4家智慧旅游头部企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路演交流,共同探讨与展望尖端技术给文旅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可能。
智慧场景,引领文旅焕新升级
近年来,省文旅厅始终以游客为中心,围绕创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来下功夫、做文章,鼓励支持各地创新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等新技术,叠加文化创意等元素,将静态的人文资源转化为“动”起来、“活”起来的旅游产品。
当技术能精准预警景区客流,工作人员就能提前引导;当游客在景区内遇到紧急情况,点击小程序就能发送定位“一键智援”……这时,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桥梁。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共同观摩了惠山古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品、智慧营销等创新应用场景。惠山景区智慧管理平台依托城市数据底座,构建景区数据中台,实现“全景智控、交旅协同、智慧畅行、物联安控”一屏统览,指挥调度效率大幅提升。
旅游景区如何破解“停车难”“如厕难”等传统痛点?即将上线的“慧游惠山”小程序计划推出AI大模型驱动的“智游助手”——小惠,通过电子导游、智泊寻车、适老化服务等“一对一智能管家”,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全方位引导与信息服务,让科技 “有温度”。
漫步惠山古镇,随处可见智慧景区建设带来的旅游新体验。王恩绶祠堂以“百家训言·一脉忠魂”为主线,利用电子地图、数字试听、沉浸光影等技术,打造出一个“可感知的忠孝课堂”。惠山泥人博物馆则将非遗技艺动态植入,通过多媒体互动、数字交互技术,打造无锡非遗技艺可触、可听、可感的文化体验空间。
作为入选2025全省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优秀案例,“今夜梁宵”江南古运河夜游与惠山古镇“知音映月里”沉浸式光影夜游,带领游客在风雅江南的极致韵味中,感受数字技术对旅游景区度假区赋能升级带来的巨大转变与全新体验。
当数字技术穿透时间与空间,旅游不再只是“抵达”,更是“参与”与“共创”。本次活动致力于为全省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全域覆盖+场景深耕”双轨模式,揭示传统旅游领域从数字化工具应用向生态体系构建的战略转型,彰显江苏在文旅智慧赛道的前瞻布局。下一步,省文旅厅将持续把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先手棋”和“新赛道”,为建设旅游强省、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资源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