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淮安市召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部门负责人,各县区、园区分管负责人及文物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最新部署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全力推进普查第三阶段重点任务。
会议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对四普工作的最新精神和指示要求。会议指出,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逾越的法律和纪律红线,党政领导必须认识到位、守好底线。淮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要杜绝因发展需求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毁。同时,新文物保护法的正式实施,将考古前置等工作要求写入法律,也凸显出文物保护的法律刚性。
会议强调,要聚焦淮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核心任务,明确文物新发现工作路径。一是认清历史价值,围绕“人、城、文”三条线索梳理现有文物、新增文物,明确地域文明溯源。二是做到应保尽保,优先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入手,梳理文物资源富集区、核心区内的文物资源。三是拓展普查视野,重视保护近现代及当代重要历史见证物,包括革命老区红色遗迹、建国后重要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标志性构筑物等。
会议要求,8月底前要完成消失文物调查处置及责任追究方案制定、新发现文物地毯式清查两项核心任务,确保8月20日前完成县级初审、9月10日前完成市级复核。同步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确保新发现文物及时挂牌保护,避免新增消失文物。通过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为淮安文脉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