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
【信息时间: 2025-05-08 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2025年5月7日下午14:30,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江苏文旅大厦五楼行业监管指挥中心。

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三)下午14:30。

地点: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江苏文旅大厦五楼行业监管指挥中心。

  图片实录:


  于倩: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博物馆工作,我们将于5月13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启动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本次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江苏博物馆改革发展情况及2025国际博物馆日全省活动总体安排,发布江苏省2024年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刘旭东,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兼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盛之翰,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玲春。我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于倩。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首先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同志发布江苏博物馆改革发展情况及2025国际博物馆日全省活动总体安排。

  拾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初夏时节,暖意融融。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这是博物馆人共同的盛会和节日。在此,我谨代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江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多次到博物馆调研考察,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期间,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新时代博物馆工作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使命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博物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江苏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发展,始终保持创新创造活力。全省现有备案博物馆362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为骨干,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发展体系。过去一年来,我们坚持制度机制改革创新。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制定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带动12个设区市跟进出台相关改革举措,推动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实现了“创新一项机制,激活一个领域”的良好效应。今年五一期间,全省有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14家博物馆推出主题夜游活动,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5%,实现文创收入2104.5万元。我们坚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充分发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资源优势,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形式,创新举办“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让江苏头部博物馆的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直接见面”。截至目前,“家门口看大展”活动已举办10站,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千万。我们坚持打造原创性精品主题展览。围绕“水韵江苏”鲜明特性,加强馆藏文物的挖掘阐释,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去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推出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20个。创意策划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等4个原创性主题展览入围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项目,“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等5个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一批时代化表达、特色化呈现的精品主题展览让博物馆更有“看头”。我们坚持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面向全省青少年,连续四年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推出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共享博韵系列活动,扩大博物馆公共服务覆盖面,带动更多青少年到博物馆载知而归。“博物知旅”活动入选了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已成为我省创新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我们坚持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打造《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运河上的舟楫》《长江春色图》等数字展,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等一批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启动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数字博物馆”,运用VR、AR、XR等数字技术创新展示全省文物资源,推动文化遗产赋彩百姓美好生活。

  根据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围绕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的“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将于5月13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同举办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南京、无锡、南通、连云港、淮安、泰州、宿迁等地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分会场活动。全省各地博物馆还将举办“吴地聚珍”“金色海昏”“礼制•时尚”“淮左名州”等主题展览171个,“爱无界•博感知”“萌兽天团”“汉潮觉醒”“夜探广陵”等教育研学活动409项,“謇言謇行”“博古通今•智启未来”“运河文化下乡村”等博物馆“六进”活动107场,“南都繁会文创市集”“盐城盐•午后海风”“顺山集文创设计大赛”等文创活动79个。

  聚集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的作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全省近千场省市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活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博物馆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突出了博物馆改革创新,整合文物藏品资源,密切馆际和区域交流协作,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突出了青年群体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将博物馆作为青年表达文化主张的空间,探索社会议题的实验室,为文化传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突出了博物馆与科技有机融合,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展览项目,更好地展现江苏文物之美,讲好江苏地域文明历史。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在五月走进江苏各地的文博场馆,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之韵、人文之魂、艺术之美,并将这种体验分享给社会公众,让江苏的博物馆成为特质鲜明、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有滋有味的文化盛宴,成为近悦远来、网红打卡的文化客厅,成为叫好叫座、满意而归的消费热地。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谢谢大家!

  于倩:谢谢拾厅长。第二项议程,请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兼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盛之翰同志发布2024年度江苏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盛之翰:大家下午好!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江苏博物馆事业在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效能、让文物活起来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是备案博物馆保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2024年,新增备案博物馆有南京市手语博物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海事教育博物馆、无锡慈善博物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扬中市陈履生竹器博物馆、茅以升纪念馆、宿北大战纪念馆7家,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62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泰州市、宿迁市博物馆等43家博物馆晋级国家二、三级博物馆。截至目前,江苏共有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6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9家、三级博物馆33家。吴中博物馆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江苏共6家博物馆获此殊荣,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江苏持续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场馆设施日臻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省362家博物馆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最多114家、占比30.3%,自然科技类、考古遗址类较少,分别为17家、15家,占比分别为4.7%、4.1%;320家免费开放,占比达88.4%。全省每23.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设区市中人均拥有博物馆数最多的为无锡市,每11.7万人口拥有1座博物馆。全省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达256.1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13.1万平方米,南京全市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59.2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7.24万平方米,均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博物馆共有藏品1580058件/套,其中文物藏品1089328件/套,一级文物2524件/套,二级文物20922件件/套,三级文物295745件/套,一般文物500255件/套。全省修复文物2388件/套,其中修复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5件/套、三级文物183件/套、一般文物2147件/套。

  四是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2024年,全省年度陈列展览总数2397个,其中基本陈列952个、临时展览1445个、入境展览16个、出境展览17个。“无尽藏”、“旷世城垣”“亚述之王”等4个展览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项目名单,“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名单,另有4个展览入选推介项目名单。全省博物馆接去年待观众共139016449人次(约1.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29009220人次,占比20.9%。全省博物馆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3955场,其中线下教育活动32675场,线上教育活动1280场。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24年,全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总数为8378人,其中,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813人、1240人、1000人,高级职称人数同比增长11.6%。。全省博物馆志愿者总数27403人。

  该报告包含2024年江苏省博物馆的机构建设、管理运营、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开放服务、人才科研等内容,旨在客观反映2024年江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部署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效能,以博物馆领域创新创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于倩:谢谢盛院长。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大家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朋友提问机会,每人提一个问题,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国旅游报:刚刚拾厅长提到了“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我想了解活动具体开展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活动安排。

  于倩: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刘旭东回答。

  刘旭东:“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是省文旅厅、省文物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创新举措。自去年9月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启动首展以来,已先后在省内10个设区市举办,目前正在苏州市吴江博物馆展出。展览期间,多地博物馆创下单日最高参观人次记录,连云港站单日接待观众4.2万人次,刷新全省备案博物馆单日接待量记录,环省行活动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回看前10站活动,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国宝文物“组团”携手走基层。本次展览精选江苏头部热门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20件国宝文物,整合巡展所在城市的41件镇馆之宝,通过“大馆带小馆”组成“文物天团”,老百姓在家门口可以零距离观赏“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错银铜牛灯”“饕餮纹玉杯”等网红珍贵文物。文物组团走基层,在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缓解了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预约难”问题,携手带来了新的“爆火”文物。比如,镇江博物馆“芙蓉石花鸟纹盖瓶”被网友们昵称为“小粉瓶”,与深受欢迎的南博“小粉炉”组成超甜文物CP。

  二是数字技术赋能观展新体验。此次巡展,我们创新展示方式,集成裸眼3D、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虚拟互动魔墙、AI数字人物互动、地面互动踩吧等数字化新技术,打造“无边界博物馆”,让观众零距离触摸南博的“物华天宝”、中运博的“运载千秋”、苏博的“国宝月历”,“云赏”30个精品顶流特展,“云游”运河沿线8省17市风光,实现文物与科技的深度交融,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沉浸式体验。让沉睡库房的文物“重见天日”,让不可触碰的文物“灵动鲜活”,让博物馆“大放异彩”。

  三是文创“圈粉”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年轻一代参观博物馆不仅是观展,盖章打卡买文创品美食正在催生带旺“博物馆经济”。环省行活动在各地均设立了“把博物馆带回家”文创产品区,除了三家头部博物馆顶流网红文创外,10个城市百家博物馆的千件文创产品参展,衍生出一批“新晋网红”文创产品。无锡博物院专门开辟了“‘小粉炉’和它的伙伴们”文创市集,以“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鬲式炉”为原型的“小青炉”系列文创一“炉”难求。连云港博物馆西汉彩绘漆木尺、常州博物馆“江南第一玉龙”、扬州“梅瓶”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让文物“活”在当下,“火”在身边。正在进行的苏州吴江站,将看大展与“乐GO吴江2025苏州五五购物节”相结合,带旺文旅消费。

  苏州站之后,“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还将在宿迁、淮安、南京举办。届时,各地都将延长开放时间、推出文博之夏、博物馆之夜等活动,敬请期待。

  江苏新闻广播:我们对今年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全省主会场活动很期待,请详细介绍一下活动安排。

  于倩: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回答。

  郑晶: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主会场当天活动情况。

  1个启动仪式: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暨“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拟于5月13日上午9:30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水韵剧场举办。启动仪式上,将公布2024年度江苏省馆校合作优秀案例和研学旅游精品案例;发布2025年江苏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全省主题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举办“文博青年讲学团高校行”全国首站授旗仪式;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展览项目展示;江苏卫视文物活化利用栏目专题介绍; “博物知旅”活动2024年回顾、2025年重点项目介绍。

  2场平行分享会:5月13日下午,在中运博水韵剧场和负一楼报告厅分别举办“青年学术分享会”和“博物馆数智化成果分享会”。“青年学术分享会”拟围绕博物馆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博物馆的重要社会教育、研究功能,博物馆与青年人的相互成就和与技术融合的积极探索三个子主题,重点探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的青年如何与时代共振。“博物馆数智化成果分享会”拟邀请在数智化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博物馆代表,围绕展览与展示、教育与传播、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分享各自在数智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1场“博物馆之夜”活动:5月13日晚18:00—21:00,还将举办“夜游运博•千年流光”——博物馆之夜活动,主要包括运河主题社教活动、非遗演出、手工技艺类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

  1个文创市集:5月13日全天,在中运博一楼中庭将设多个展位,集中展销“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中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精品文创。大家当天可前来参观、选购,把江苏水韵文化带回家。

  总之,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全天活动紧密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通过创意传播搭建公众与博物馆的对话桥梁,充分展现江苏博物馆的历史印记、人文精粹。我也诚挚地向大家发出邀请,欢迎各位嘉宾、媒体朋友多来中运博,一起探讨未来博物馆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江苏网: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苏省主会场活动,扬州市还有哪些特色活动? 

  于倩:请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陈玲春回答。

  陈玲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放在扬州举办,扬州将以此为契机,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新颖、多元的文旅体验,全力推动文博事业更上台阶。

  一是精品展览,多元呈现。围绕运河文化、扬州八怪文化等特色IP,策划举办“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的艺术对话”“十九世纪欧洲艺术版画中的世界运河城市”“科技与博物馆”主题书画展等16个重点展览,覆盖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此外,全市博物馆还将开展文创展示、互动体验、免费讲解、网络直播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

  二是文旅融合,丰富体验。打造“研学‘趣’扬州”—公益文博游活动品牌,融合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推出10条研学线路、近百场研学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期间与“大运扬州”周末市集联动,设立文博创意展区,让传统文化以年轻化、生活化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

  三是馆校联动,深化教育。充分发挥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教育功能,打造一批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场馆里的思政课”,策划组织“运河思政•百校百馆”朱自清读书会、“夜探广陵—古今对话实验室”博物馆夜游等40项社教活动,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我们还将联合地方媒体、社交平台进行直播、专题报道,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全面营造国际博物馆日的浓厚氛围。

  我们相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必将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推动博物馆更加融入百姓生活,激发全社会共同探讨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各种可能。也衷心希望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能够继续关注扬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谢谢!

  于倩:因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会后与厅办公室联系。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关素材,大家可以到提供的电子邮箱中查询。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支持和热情参与,恳请大家持续关注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期待大家有更多精彩的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