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
【信息时间: 2025-05-08 14: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博物馆处
【字体:

  5月7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出席发布会,向媒体公众通报江苏博物馆改革发展情况及2025国际博物馆日全省活动总体安排。


 


  近千项活动蓄势待发 精彩亮点抢鲜看

  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将于5月13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同举办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南京、无锡、南通、连云港、淮安、泰州、宿迁等地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分会场活动。

  全省各地博物馆还将举办“吴地聚珍”“金色海昏”“礼制·时尚”“淮左名州”等主题展览171个,“爱无界·博感知”“萌兽天团”“汉潮觉醒”“夜探广陵”等教育研学活动409项,“謇言謇行”“博古通今·智启未来”“运河文化下乡村”等博物馆“六进”活动107场,“南都繁会文创市集”“盐城盐·午后海风”“顺山集文创设计大赛”等文创活动79个。

  共赴奇妙之旅 邀你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本次活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博物馆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突出了博物馆改革创新,整合文物藏品资源,密切馆际和区域交流协作,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突出了青年群体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将博物馆作为青年表达文化主张的空间,探索社会议题的实验室,为文化传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突出了博物馆与科技有机融合,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展览项目,更好地展现江苏文物之美,讲好江苏地域文明历史。

  创新激发活力 赋彩百姓美好生活

  江苏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发展,始终保持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制度机制改革创新。联合多部门制定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带动12个设区市跟进出台相关改革举措。今年五一期间,全省有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14家博物馆推出主题夜游活动,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5%,实现文创收入2104.5万元。

  坚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形式,创新举办“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让江苏头部博物馆的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直接见面”。截至目前,“家门口看大展”活动已举办10站,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千万。

  坚持打造原创性精品主题展览。围绕“水韵江苏”鲜明特性,加强馆藏文物的挖掘阐释,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去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推出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20个。创意策划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等4个原创性主题展览入围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项目,“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等5个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坚持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连续四年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推出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共享博韵系列活动,带动更多青少年到博物馆载知而归。“博物知旅”活动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已成为我省创新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

  坚持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打造《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运河上的舟楫》《长江春色图》等数字展,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等一批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启动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数字博物馆”,运用VR、AR、XR等数字技术创新展示全省文物资源。

 

(博物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