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近期,泰州海陵区普查工作由“三普”文物复查阶段转入“四普”新发现调查的关键阶段。区普查工作小组严格按照“应普尽普、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系统推进新发现文物线索实地调查工作。
4月24日至25日,区普查工作小组邀请市区文物专家和省外专家组成顾问指导团队,以镇街为基本普查单元,对新发现文物线索开展实地调查。此次调查围绕前一阶段各成员单位和各条线上报的线索,重点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以及近现代工业遗址等重要区域展开。
在渔行水村,调查组重点调研了具有典型泰式民居特色的传统建筑群。该社区传统民居多建于晚清、民国年间,建筑风貌统一、朴素端正,普遍采用前敞檐、后封檐的结构形式,硬山屋顶,建筑工艺以清水墙面为主,充分展现了泰式民居的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内涵。
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调查组详细考察了该街区的历史建筑遗存。该街区位于泰州城北草河东侧,保存了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包括徐家桥、凌家院、石头巷等历史街巷和建筑,完整展现了泰州古城的历史风貌。
在苏陈镇张家院村,调查组还对大冯粮库等近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实地踏勘。专家们一致表示该粮库作为上世纪保留较为完整的粮食仓储设施,见证了泰州解放初期的农垦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本次实地调查工作采取入户走访、文献查阅、影像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了新发现文物点的现状信息。调查工作除得到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指导外,还得到兄弟部门、属地镇街、社区干部和热心群众的大力支持。实地调查新发现线索,涵盖近现代史迹、历史建筑等类型,同时也甄别、否定了一定数量的线索。
下一步,海陵区普查办将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尤其围绕重点区域持续开展线索征集与实地调查工作,同步推进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确保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为全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海陵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