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汉代水井将被建亭保护
【信息时间: 2025-03-28 12:4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徐州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铜山区新发现多处文物遗存,其中,在前周窝东汉墓地附近发现的一座汉代水井,将被建亭保护,充分发挥新发现文物的文化价值。

  前周窝东汉墓地于2022年5月在地块配建幼儿园工程施工中发现。该项目地块位于独龙山东北麓缓坡上,原址属铜山区铜山街道前周窝村,该村已于2020年拆迁完成。接到铜山区文体广旅局报告后,徐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立即对项目地块开展了考古勘探,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于当年8月至次年2月进行了发掘工作。

  该考古项目的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次考古共清理东汉墓葬8座,形制有土坑砖室墓和砖石混筑结构墓两种,出土100余件文物,其中三号墓出土画像石23块、画像30幅。考古人员在墓地范围内发现了大量未加工完成的废弃石料,经分析,有可能是营建墓地时建的一处石刻加工作坊。



  在墓地西侧约300米处,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东侧,人们发现了一处水井,时代与前周窝墓地同期。井口内径87厘米、井口外径143厘米、总长5.6米,路长4.2米、井内高2米,外高2.15米。井身和井前面一条路均由碎石筑成,可能与墓地画像石加工产生的废料有关。此井或为当年的造墓工匠出于生产生活需要而专门开凿的。

  古井见证历史,寄托乡愁。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曾为规划地界之外新发现的汉代水井修改图纸,扩大场馆面积,才使水井得以保存,成为馆内的重要打卡地。

  如何保护和展示位于前周窝东汉墓考古项目附近的这一“意外发现”?为实现文物保护和展示的双重目标,市文物局、铜山区文体广旅局与大学路实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多次座谈研究,确定了古井保护与展示的最佳方案。

  据铜山区文体广旅局文物科介绍,为使古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大学路实验学校计划在古井之上建设一座仿古亭,让文物与校园的现代建筑环境融为一体,提升校园的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对汉文化的获得感。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