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自开展以来,徐州市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核和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年的快哉亭公园施工中发现了一座碑幢,记载了该公园中启进亭的建造经过。
碑身是具有民国特征的四面立柱碑,有幢身和幢座,无幢盖。碑身一面刻有文字,阴文、隶书,刻字部分高97cm、宽50cm。碑文题为《启进亭记》,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
这块斑驳的碑幢究竟记载了哪些历史信息?由落款可知,此碑立于1945年7月。从碑文可知,这里当时叫“徐州市公园”,碑文记录了建造启进亭的来龙去脉,还描摹了公园里的优美景致:亭子前有半泓池水,常常泛起细细的涟漪,池内长满香荷,花香远近飘溢,荷花映衬在萦回的水光中,非常美,是整个徐州市最舒适宜人的地方。
快哉亭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因北宋徐州知州苏轼的“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而得名。清代时,快哉亭周围便被辟为公共园林。提起启进亭,徐州人知道的不多,却对快哉亭公园内的曲桥、凉亭印象深刻。经过了多次重修和更名,如今,快哉亭公园的池塘边上,碑幢上提及的3座亭子都已不存。只有一座八角新亭,亭盖雕梁画栋,仔细察看基座,亭子的柱础、砖石似为旧物。
市文物普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启进亭记》碑幢集历史、文学、书法于一体,在考古研究中有重要文献价值。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