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这场新闻发布会为您解答!

发布日期:2024-09-29  14:50    信息来源:办公室 政策法规处

  9月27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上,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李川、钱宁就江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消费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新开展“家门口”系列活动、助力打造更多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成果、擦亮“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高质量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提问:刚刚杨厅长介绍了江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的重要进展,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接下来我省在这方面还有什么样的举措?

  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

  江苏是文物大省,也是非遗大省。近年来,江苏着眼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体推进立法保护、政策保护、系统保护和试点保护,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会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在文物保护方面,结合正在开展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盘库建档专项行动,完善博物馆藏品征集、登记、定级机制,建立起国有馆藏文物总目录。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建立起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并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管。健全“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保护前置机制,推动形成覆盖考古发现到展示利用全过程、远古到近现代全时段、地上地下全空间的文物大保护格局。在非遗保护方面,重点是开展国家级传统工艺项目存续状况评估调查和针对性保护,深化非遗记录工程,让非遗核心技艺永久留存。

  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的要求,推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密切与公安、海关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力度。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坚持最小干预,防止过度修缮、过度开发,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拓宽活态传承渠道路径。结合落实最近出台的《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引导博物馆推出更多优质文化创意产品、夜游项目,打造可移动的高品质数字展览、实物展览,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发展“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推广“新四军东进北上”“江南水乡·斗米尺布”“运载千秋”等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20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10条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赋彩美好生活。

  中新社记者提问:疫情之后全国各地“文旅热”持续升温,请问我省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

  去年以来,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新的引擎。江苏文旅市场恢复早于全国、好于全国,这主要得益于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今年1—8月,全省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共接待游客6.84亿人次、游客消费2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7%;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4202.4亿元,占全行业的25.8%、同比提高6.33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额的10.1%、保持全国第一;据统计部门核算,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9.6%。今年以来,我省文旅市场保持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在全省经济挑大梁中,文旅消费不能缺席。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以政策创新引导消费。推动省委、省政府33条增量政策措施在文旅领域落细落实,重点是调剂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扩大文旅消费服务,尽快落地支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夜游项目等政策措施。同时,抓紧研究出台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提升入境游便利化体验感等有针对性的新增量政策。

  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联合出台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景区度假区迭代升级、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推出更多富有“烟火气”“国潮风”“科技范”的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促进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自驾露营旅游、旅游民宿等发展提质,打造有影响力的演艺新空间和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人气火爆、消费旺盛。

  以环境优化促进消费。坚持硬件软件齐抓,完善集散中心、房车营地、旅游停车、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实施文旅场所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工程,增加文旅场所游览体验感。今年以来,围绕促进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发展,着力提升支付便利化,已在全省加装智能POS机3900多台,在256个重点文旅场所实现了外币兑换渠道全覆盖。年底前,还将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设立“水韵江苏”入境游客首站服务平台,为外籍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手机卡预售、支付指南等一站式服务。

  新华日报记者提问:刚才杨厅长在介绍中谈到了创新开展“家门口”系列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请问现在有什么进展?下一步如何实施?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越来越需要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厅党组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创新开展“家门口”共享优质文化资源系列活动,包括“家门口看大展” “家门口赏好戏” “家门口享非遗”,目的是把丰富精彩的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获得感。

  关于“家门口看大展”。经过精心组织,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头部文博场馆为主,策划推出为期10个月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将于今晚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启动。这个大展实行“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打造了流动的“无边界博物馆”,可与老百姓“直接见面”。这样做,不仅放大了优质文化资源效应,也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问题。下个月将策划推出“江苏省美术馆典藏名家书画大展”,并在县区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巡展,让优质文化资源更接地气、惠及更多百姓。

  关于“家门口赏好戏”。近年来,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实施“送戏下乡”“双千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把省级“送戏下乡”范围扩大到全省718个乡镇,并建立了省级优秀剧目库,受到了基层欢迎。围绕进一步扩大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面,提出在“送戏下乡”的基础上,提升办好“家门口赏好戏”活动。在覆盖范围上,不仅仅是乡村,还要进社区、进景区、进小剧场、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送戏内容上,不仅仅是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到基层,还要组织开展名家名角优秀剧目基层巡演,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乐赏“好戏连台”。

  关于“家门口享非遗”。从明年起,将在总结推广“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做法的基础上,遴选全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体验空间,开展集中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打造非遗“流动课堂”“创意市集”,同时,推动优质非遗资源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历史文化街区、进新型文化空间,更好走到群众身边、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提问: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请介绍一下省文旅厅如何助力打造更多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成果,以更好地传承弘扬长江、大运河文化?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

  长江和大运河在江苏交汇,共同构成“美丽江苏”的文化坐标轴。省文旅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一体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在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作推出《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等已有标志性成果基础上,持续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注重统筹推进,赓续长江和大运河“千秋文脉”。继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省级专项规划之后,目前正聚焦江河相汇、江海相融、江城相依、江湖相伴最大特色,组织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及3个专项规划。以长江和大运河沿线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阐释常州寺墩、兴化草堰港、张家港东山村、溧阳古县等一批长江下游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实证江苏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注重载体建设,打造长江和大运河“金色名片”。充分发挥我省江河交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出更多具有长江和大运河特色的休闲体验业态产品,培育更多彰显大江风范的城市度假品牌和承载运河千秋的遗产度假品牌,更好彰显“最精彩一段”的独特魅力。

  注重融合发展,增添长江和大运河“美丽色彩”。长江和大运河沿线文旅资源富集,占到全省的95.7%。放大沿线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集群效应和载体作用,丰富“运河百景”“长江百景”内容与展现形式,打造“大运河夜景游”“扬子江名城之旅”等运河、长江主题文化旅游线路精品,推动长江和大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光彩。

  我苏网记者提问:“水韵江苏”是我省近年来持续打造的文旅品牌,请问接下来围绕擦亮“水韵江苏”品牌,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

  近年来,省文旅厅立足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策划打造了“水韵江苏”这个文旅品牌。通过拍摄制作系列宣传片,加大境内外推介力度,有机嵌入重大文旅活动,这个品牌越来越有影响力。

  接下来,还要通过多渠道、多媒介持续进行宣传推介,多元展示“水韵江苏”独特魅力,让其成为美丽江苏的鲜明符号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江苏文化标识,吸引更多的人到江苏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加强品牌建设。结合谋划“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按照具象化、国际范、易传播的要求,深入研究“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建设的思路举措,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旅游目的地。

  打造品牌矩阵。坚持以“水韵江苏”整体形象为统领,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建设“水韵江苏+”品牌集群。

  丰富品牌内涵。抓住我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和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契机,推出更多大运河、长江、美食、非遗等富有浓厚水韵文化印记的旅游主题线路产品,让“水韵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提升品牌形象。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推出更多内容原创、直抵受众的“水韵江苏”爆款产品。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3D云游·水韵江苏”线上平台,推动“水韵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近年来科技对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文旅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

  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建设,是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近年来,省文旅厅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动文旅发展“上云用数赋智”,上线运行全量归集行业数据2.96亿条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并入选全国“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工程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大运河”等5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下一步,将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扩大数字技术文旅领域应用,打造更多文旅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升级文化传承发展“新装备”。最近《黑神话:悟空》引爆关注,游戏里表情生动又充满独特东方韵味的天蓬元帅、亢金星君等系列角色,其面部捕捉技术就来自于江苏原力数字科技省级文旅重点实验室。将强化文旅标准引领,建设提升18家省级以上文旅重点实验室、15家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孵化器,推动形成一批引领性文旅科技创新成果。

  打通传统文旅场景升级“新脉络”。推动全息图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落地应用,丰富文化艺术表现形态,增强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质效,赋能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和智慧旅游提质增效。同时,开展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打造更多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等新产品、新空间。

  便利百姓旅游“新生活”。完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数据和功能,提升智慧信息发布、远程调度、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效能。挖掘文旅数据要素价值,推广苏州丝绸博物馆变丝绸纹样为“数据要素”等典型案例,让新型数据生产要素“添彩”现代生活。

  中国网记者提问:江苏正着力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请问具体进展如何?接下来还将如何高质量推进这项工作?

  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

  江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就是培育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让江苏全域宜乐宜游。

  近年来,研究制定并推动落实相应的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涌现出南京幕燕滨江、吴江东太湖、无锡江南古运河、盐城黄海1号公路世遗路线、连云港连岛、宿迁洪泽湖湿地等“两廊两带两区”示范项目,“水韵江苏”生动图景正在绘就展开。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既是全省文旅发展的大布局,也是未来文旅发展的大空间。下一步,将持续用力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更好展现江苏的大江风范、运河风采、名湖风韵、滨海风情。突出三个关键词:

  突出“世界级”,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依托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黄海湿地以及昆曲、云锦等世界遗产,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更多江河交汇、锦绣园林、滨海湿地、黄金海岸、海丝史迹、两汉风华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旅游吸引物。

  突出“品牌化”,打造特色文旅标识。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江海文化、陆桥文化内涵,打响“千年运河”“万里长江”“八百里太湖”“万顷洪泽”具象品牌,塑造“缤纷百里”“生态百里”“蓝湾百里”滨海特色风貌,使之成为更有显示度的江苏文旅标识。

  突出“一盘棋”,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把横贯东西、贯穿南北的“两廊两带两区”作为“金项链”,将散布全省各地的文旅资源“碧玉”串联起来,联动打造靓丽的“江苏名片”。


(办公室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