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戏曲教育教学观摩研讨,让古老戏曲彰显“青春力”
【信息时间: 2024-09-24 11:1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科技教育处
【字体: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光荣使命,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以改革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传承戏曲艺术,办好戏曲教育,9月18日至22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全省戏曲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苏州市政府副市长查颖冬出席活动。此次活动安排了名家授课、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优秀剧目观摩、戏曲进文博场馆等内容,同时还举行了江苏戏曲考级联盟成立仪式、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引导全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工作水平,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作出艺术教育的贡献,为建设文化强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艺术教育的担当。



  名家授课 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戏曲教学、创作、表演方面的知名专家传授知识、分享经验,以大手拉小手,传承戏曲技艺。这些名家都是省内艺术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其中5位戏曲名家都曾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奖——梅花奖,还有1位曲艺名家曾获得曲艺界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他们毫不保留地向同学们分享戏曲曲艺表演及创作的宝贵经验,生动演绎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人生之旅。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带来精彩讲座《谁家少俊来近远 昆曲小生表演艺术》,引领大家穿过六百年悠扬时光,走进昆曲小生的艺术殿堂,享受笛情梦边的赏心乐事;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淮剧团一级演员陈澄深入解读淮剧艺术的特色魅力,亲身示范演唱技巧,传授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讲述从传统昆曲到先锋昆曲的转变,分享数十年先锋昆曲的不倦探索之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李奕洁以京剧《天女散花》为题讲授梅派青衣表演;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徐秀芳以其投身扬剧艺术40多年的积累和感悟,阐述扬剧的起源和发展,带领学员赏析扬剧的艺术魅力;江苏省曲协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磊蕾分享了戏曲创作的心路历程,从编导的角度告诉大家如何更好诠释角色。

  此外,来自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的扬剧剧目课《沉香下山》、昆曲剧目课《十五贯•访测》、苏州评弹弹唱课《打三不孝》等教师示范课程轮番举行。来自江苏省戏剧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的8位同学带来锡剧、昆曲、弹词等不同剧种的展演。现场师生通过教学交流的展示,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录制的教学视频将在“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播放,惠及全省更多戏曲从业者及爱好者。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各艺术职业学校是我省戏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近年来,我省各艺术职业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品德高尚之才;健全学校教育与院团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技艺精湛之才;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看戏听戏的文化需求,围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来为民演戏,锤炼技艺,努力培养服务人民之才。

  观摩研讨 共谋戏曲教育繁荣发展

  江苏是昆曲艺术的发源地,有着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20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汇聚了不同地域的江苏人共同的乡音乡情,也深刻展示了江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明印记。

  此次观摩研讨活动,恰逢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角汇集一堂,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百花齐放、体大思精的戏曲盛宴。扬剧《鸿雁传书》、昆曲《乔醋》、柳子戏《琵琶遗恨》等经典剧目相继上演,让师生们切身体验到了我国传统戏曲的精彩与魅力。


  


  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围绕全省艺术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题,特邀专家学者、各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聚焦戏曲教育教学现状、戏曲教学改革创新、戏曲教师培养、戏曲传承普及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提出“金点子”,共谋戏曲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旅融合 创新戏曲艺术传承方式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省文旅厅积极改革创新,推动戏曲艺术在活态保护、活态传承中融入当代生活。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组织调研组,选取全省3个不同类型的文旅品牌建设案例作了调研,并在“江苏政研”微信公众号推出“各美其美的‘文旅三例’”专题。其中一例就是苏州的“拙政问雅”夜游,该项目作为创新打造大型实景园林文化艺术光影夜游作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融入现代新潮的设计创意,让游客有了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全新打开方式。

  此次活动专门安排了戏曲进苏博、参观戏曲百戏博物馆等活动。活动期间,来自省戏剧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的学生们来到苏博西馆实地演出,流动的声腔映衬着沉默的文物,飞扬的水袖萦绕着凝固的建筑,在动静、虚实、古今之间,尽显文化遗产拥抱当代生活的光彩,赢得来往游客公众驻足拍摄、鼓掌叫好。戏曲百戏博物馆是国内首个集齐348个剧种资料的博物馆,学员们在这里充分感受到传统戏曲“大团圆”的魅力。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现场参观和实践演出,收获很大,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戏曲成为文旅融合的“金钥匙”,穿越古今的“任意门”。

  深化改革 推动戏曲教育高质量发展

  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省文旅厅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创新举措,推动文化艺术教育事业。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努力推动戏曲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引导艺术职业学院拓展高职办学通道,拓宽学生升学渠道,一体化贯通培养人才;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全省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扶持项目,促进学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梳理全省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开展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让更多的人走进戏曲、体验戏曲、爱上戏曲。



  当前,文化传承发展正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进入了最好发展时期。通过参加此次观摩研讨活动,师生们将潜心学艺、磨练本领,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在繁荣发展戏曲事业上勇探索敢担当,为建设文化强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