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纯: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打造新时代
“水韵江苏”生动图景

发布日期:2024-09-23  10:00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处

  9月20日,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出席并讲话,副省长夏心旻主持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作了题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打造新时代“水韵江苏”生动图景》的交流发言,现刊发全文。


 

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打造新时代“水韵江苏”生动图景

——在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发言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志纯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旅游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

  注重系统谋划

  努力打造全域可游魅力空间

  聚焦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推动旅游发展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努力实现省域宜乐宜游。

  一是构建旅游协调发展格局。推动江河湖海资源禀赋各展所长,培育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推动“蓝图”转为“施工图”。

  二是优化旅游目的地布局。历时三年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共登记文旅资源单体118万余个,其中自然资源景观占19%、人文资源景观占81%。我们立足江苏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抓手,推动文物遗存、古镇古村、文博展馆、山水景观等特色旅游目的地提档升级。新机构组建以来,全省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总数分别增至26家和10家,均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推动旅游赋能城市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南通海门区、宿迁宿城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省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9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夫子庙、扬州东关街、无锡灵山拈花湾、徐州贾汪马庄村等频频“出圈”,常熟、宜兴、昆山、溧阳、句容等县域旅游目的地逐渐“走红”。

  注重精准施策 

  巩固增强旅游市场回升向好态势

  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打好扩大文旅消费服务“组合拳”,在全省“勇挑大梁”中展现文旅担当。

  一是以政策引导提振消费信心。及时出台“江苏文旅十五条”、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苏八条”等政策举措,调剂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扩大文旅消费服务,创新推出“乡旅E贷”“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联合金融机构为525个文旅项目授信805亿元,去年我厅“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强力复苏”获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特别奖。

  二是以载体建设释放消费潜力。策划举办贯穿全年的文旅消费推广季,联动举办乡村旅游节、“乐购非遗”等促消费活动,创成常州青果巷、无锡清名桥、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6家,推出美食好物、酒店民宿、房车自驾等“花式”精品线路,用“吃住行游购娱”的烟火气带动人气火爆、消费旺盛。

  三是以管理创新优化消费环境。围绕提升旅游体验感和便利度,研究出台文旅场所延长服务、夜间服务、弹性供给等政策举措,建设入境游首站服务平台,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让游客乐享“苏心游”。今年1—8月,全省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共接待游客6.84亿人次,游客消费28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7%。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4202.39亿元,占全行业的25.8%、同比提高6.33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额的10.1%、保持全国第一。

  注重融合发展

  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休闲体验式旅游,在“求新、求奇、求知、求乐”中享受精神愉悦。我们持续深化融合创新,培育发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更好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新需求。

  一是唱好文旅融合“主题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遗产+旅游”“展览+旅游”“演出+旅游”“音乐+旅游”等业态,认定一批主客共享的省级示范小剧场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开展“看百戏·游江苏”“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博物知旅”等活动,推进“新四军东进北上”“运载千秋”等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淮安“百里画廊”、建湖“淮剧小镇”等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

  二是奏好跨界融合“交响曲”。加快“旅游+”向“+旅游”转变,推进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旅游、低空旅游等业态创新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空间。联合推出“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100个,“常州芳茂山恐龙主题服务区”获评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三是弹好数智融合“进行曲”。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上云用数赋智”,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社保卡文旅“一卡通”等成为文旅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苏州丝绸博物馆入选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推动打造沉浸式空间、全息投影、人工智能导览等科技赋能的文旅场景,扬州瘦西湖夜游、苏州“拙政问雅”光影秀、“只此周庄”3D环幕演出等传统景区数智迭代项目“引流”游客深度体验。

  注重品牌建设

  持续提升“水韵江苏”知名度美誉度

  江苏拥有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大运河、黄海湿地、兴化垛田、昆曲、云锦等灿若繁星的文明印记。我们着眼推动文旅资源的“顶级”转化为旅游发展的“顶流”,着力加强旅游形象和品牌塑造,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美丽窗口。

  一是擦亮“耳熟能详”旅游名片。通过深化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创新价值展示和当代表达,赋予传统旅游吸引物新的价值内涵,南京钟山风景区、姑苏古城、江南水乡古镇、连云港“大圣故里”等成为境内外游客争相打卡地。

  二是打造“江河交汇”特色标识。聚力打造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精彩一段,成功举办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升格举办长江文化节,策划推出“运河百景”“长江百景”以及大型画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等标志性文旅产品,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三年来吸引游客超千万、成为大运河文旅新地标。

  三是讲好“水韵江苏”时代故事。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新标识,在央视和重要高铁站的旅游宣传片和旅游广告带动综合曝光超110亿人次,策划推出《游遍江苏》《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和旅游推广中心,以“流动的文明”“东方美学生活”等为主题赴境外推介交流,推动“水韵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这次会议部署和徐部长、夏省长讲话要求,聚焦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继续做好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扎实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努力打造新时代“水韵江苏”生动图景,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