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40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26
文号 苏文旅函〔2024〕223号
名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1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1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6 16:50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黄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我省江河湖海优势,统筹规划,系统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江苏既汇集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又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旅部门组建以来,我们聚焦“水+文化”鲜明特质,提出并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以此作为增强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水韵江苏”被列入体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十个江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江苏文化标识。

一、注重多维发力,精心塑造“水韵江苏”品牌形象。围绕展示传播高颜值、深内涵、有品位的江苏文旅形象,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新标识,加大江苏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美誉度影响力。一是构建“水韵江苏”品牌推广体系。组织拍摄制作“水韵江苏”茉莉花版、故事情节版、休闲度假版等系列旅游宣传片,亮相央视和重要高铁站累计带动综合曝光量超112亿人次。创新用文学、书画、摄影作品诠释“水韵江苏”魅力,全新升级《游遍江苏》《传承人》电视栏目,策划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并收获首季全国第三收视排名。精心打造“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构建覆盖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学习强国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宣传矩阵,充分展示江苏文旅的特色亮点和工作成效,“水韵江苏”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稳居全国文旅系统和省级机关前列。二是精准开展国内旅游市场推介。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优化省市联动旅游广告联合投放方式,开展“跟着主播去旅行”“江苏人游江苏”等宣传推介活动,组织赴重要客源地举办“水韵江苏”集中推广周等文旅推介活动,与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签订“百万游客互送协议”,常态化邀请旅行商和OTA代表来苏考察踩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三是持续加强“水韵江苏”全球传播。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交流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设立13家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建设“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一中心、四基地”,加强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建设,推出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8条措施,打造“水韵江苏”10条入境游精品线路。以“流动的文明”“东方美学生活”“园林里的诗意相遇”“丝路中的水韵江苏”等为主题赴境外举办文旅推介活动,让国际友人深度了解江苏、纷纷点赞“水韵江苏”。

二、强化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水韵江苏”产品体系。顺应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新趋势,推出更多彰显“水韵江苏”特色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活动品牌,打造更多叫得响、标志性的旅游吸引物,吸引人们到江苏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一是加强文旅创建品牌建设。组织全省文旅资源普查、登记资源单体118.62万个。致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家、旅游休闲街区9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6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推动“国字号”文旅品牌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深入挖掘江苏文旅特色资源,设计推出长江主题、非遗主题、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等一批精品线路,建设“江南水乡•斗米尺布”“运载千秋”等文物主题游径,打造无锡灵山拈花湾、苏州“拙政问雅”、泰州兴化垛田等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强化数字科技赋能,依托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打造“苏心游”服务品牌,以社保卡为载体设计推出水韵江苏“一卡通”和“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8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5G+智慧旅游”试点。三是打响重点文旅活动。成功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等辨识度高、感受度强、传播力大的文旅品牌活动,面向全国构建“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活动品牌体系,实现以文旅活动展形象、聚人气,让“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更加可观可感可亲。

三、彰显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水韵江苏”特色标识。围绕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水韵江苏”故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彰显江苏文化特色的金名片,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一是构建彰显水韵人文之美的文旅空间布局。以江河湖海为脉络,提出并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加快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串起文化遗产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目的地等明珠式落子,打造“水韵江苏”全域可游的魅力空间。二是一体推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注重彰显江河交汇最大特色,省市联动、升格举办长江文化节,发布推介“长江百景”“运河百景”,30个文旅地标入选文旅部8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组织创作推出《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高水平建成运营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工程。连续五年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累计有59.6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超12.2亿人次,已成为展示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品牌载体。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标杆项目。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并认定省级示范项目32个,高标准建成遍布城乡、主客共享的小剧场1156座,《只有爱·戏剧幻城》、淮剧小镇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拈花一笑》《天仙缘》《游园惊梦》获评全国旅游演艺精品,让“水韵江苏”品牌建设更有显示度。

下一步,我们将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进一步打响具有鲜明特色、国内外知名的“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更好助力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创新政策举措推动品牌建设。围绕科学系统推动“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整体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和“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研究制定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强化省级文化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对“水韵江苏”文旅项目的引导扶持。同时,以“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为契机,精心谋划“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建设的思路举措,探索建立文旅品牌宣传推广数据监测和奖励激励机制,推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更有知名度、更具竞争力。

二是以强化区域合作打造品牌矩阵。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开发,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坚持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为统领,加强省市协同联动、相互借势,在引导各设区市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文旅品牌的基础上,推动其积极融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体系,形成“一轮明月”与“满天繁星”相互成就的品牌集群效应。同时,积极扩大江苏文旅交流合作“朋友圈”,用好长三角文旅联盟、旅游推广联盟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联盟、全球滨海湿地城市联盟等平台载体,深入开展境内外文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的江苏篇章。

三是以深化融合发展丰富品牌内涵。注重放大苏州园林、大运河、明孝陵、黄海湿地、兴化垛田等世界遗产以及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等品牌效应,加强对江苏风景、历史、人文、科学的系统挖掘,推出更多融入文化符号的精品旅游带和旅游线路,培育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积极推进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加快“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游、博物馆研学游、乡村旅游等提质发展,引导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低空旅游等加快发展,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剧(节)目去旅行”等特色旅游模式,努力以更有韵味的文旅资源、更具底蕴的文旅产品持续擦亮“水韵江苏”文旅品牌。

四是以扩大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江苏优质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创新搭建境内外交流、线上线下结合的推广渠道和平台。继续办好“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大型融媒体节目,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长江文化节和文旅消费推广季等重点文旅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水韵江苏”魅力。加大“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数字化推广力度,积极用好新媒体推出更多内容原创、直抵受众的爆款推介产品,推动把网络“刷屏种草”的“流量”转化为“用脚打卡”的“留量”。坚持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同向发力,实施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文化丝路计划,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和旅游推广中心,依托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文化遗产等深化我省与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您对“关于充分发挥我省江河湖海优势,统筹规划,系统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的提案”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