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32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19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213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26号提案的答复 |
殷楠、施夏明、高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锡剧、扬剧地方剧种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经会商省委宣传部并研究,现答复如下:
锡剧、扬剧是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代表,全省现有锡剧国有文艺院团16个,扬剧国有文艺院团4个。近年来,江苏始终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人才为关键支撑,坚持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尊重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在精品创作、搭建平台、学习交流、梯队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推出锡剧《烛光在前》《装台》《红豆》、扬剧《郑板桥》《千里江山》《湖湾金秋》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和以“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荣誉获得者省演艺集团周东亮、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李政成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锡剧、扬剧表演人才,锡剧、扬剧戏曲生产体系和人才梯队不断健全。
一是以聚焦精品创作推动锡剧、扬剧人才培养。坚持全系统整体谋划、全方位协调推进、全过程把控指导,着力构建艺术创作生产体系,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制定实施全省舞台艺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优秀剧本孵化扶持,对具有鲜明主题、精品气象和提升空间的优秀锡剧、扬剧作品,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打磨提升,比如锡剧《烛光在前》《装台》《苏东坡》、扬剧《郑板桥》《阿莲渡江》《千里江山》等,支持优秀锡剧、扬剧人才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把推出精品力作作为立身之本,在创作演出中提升艺术才能、彰显艺术精神。
二是以创新搭建平台推动锡剧、扬剧人才培养。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搭建各类展演展示品牌活动平台,为舞台艺术人才提供更多锻炼提升、亮相出彩的机会。组织优秀锡剧、扬剧人才积极参与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国家级重大展演活动,并通过举办省文华奖评选暨文化惠民演出、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主题性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巡演、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等省级活动,为全省锡剧、扬剧院团搭建展示平台。锡剧《装台》、扬剧《郑板桥》分别参与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在全国平台展示风采、促进提高。作为指导单位,指导常州办好常州锡剧发展大会,助力加强锡剧生态圈建设,为锡剧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以加强学习交流推动锡剧、扬剧人才培养。培育选树更多名家名师,遴选优秀人才参加文旅部领军人才培养项目,鼓励名家大师设立工作室,为艺术人才成长成名创造条件。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选聘包括锡剧、扬剧在内的100位文艺名家、配对100名青年文艺工作者,推动江苏文艺薪火相传。推行文艺“扶青”计划,评选认定紫金文化英才150人、紫金文化优青300人,持续优化培育和服务工作,为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青年文艺人才开辟职称申报“绿色通道”等。培育造就更多骨干人才,连续举办4期全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研修及展演活动,实现舞台艺术门类全覆盖;举办4期全省国有文艺院团长培训班和编导、舞美设计人才培训班,拓展艺术创作管理人才的视野宽度、思想深度。
四是以夯实后备力量推动锡剧、扬剧人才培养。推动艺术院校与全省院团联合培养戏曲后备人才,引导省戏剧学校、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等艺术学校探索“小锡班”“小扬班”等戏曲品牌教学模式,并与常熟市锡剧团、武进区锡剧团、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等院团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培养更多戏曲专业学生。优化教学成效,推动省戏剧学校实施六年制中职戏曲表演专业(锡剧表演方向)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推广运用师生同台、教演合一等教学模式,建立省级督学专家组,定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比赛、教师课堂观摩和评价交流活动,打造戏曲教学交流平台。统筹省演艺集团等各方资源,在省戏剧学校天目湖校区共建文旅融合创新基地,聚焦培养戏曲演艺人才,持续探索“戏曲+”文化传承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你们的建议,贯彻实施《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苏办发〔2018〕43号),按照艺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对省演艺集团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是对锡剧、扬剧等特色地方剧种及其院团加大改革指导和扶持保障,保证基本演出队伍的流动、延续,努力搭建合理的锡剧、扬剧演艺人才梯队,助力锡剧、扬剧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精品创作上,继续组织开展2024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第六届江苏省文华奖评选暨文化惠民演出、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节目扶持暨2024年省舞台艺术优秀人才研修计划(小型作品)、艺术沙龙活动等活动,聚焦打造精品,用好用活江苏艺术基金,发挥省级资助“孵化器”作用,充分搭建良好的创作生产和展演展示交流平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着力健全锡剧、扬剧创作生产体系,促进一批“叫好叫座”的戏剧精品持续涌现,推动一个“多演常演”的演艺生态显著优化。
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支持省演艺集团启动新一轮锡剧、扬剧表演人才招生工作,鼓励与省戏剧学校深度合作,采取满足不同院团人才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全国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选拔具有锡剧、扬剧表演天赋和器乐演奏天赋的小学员持续定向培养,为省演艺集团储备更多后备人才,为戏曲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注重加强戏曲普及教育,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名家讲座、剧目观看等,让学生从小接触戏曲、了解戏曲、爱上戏曲。
三是在办学模式上,支持省戏剧学校探索优化更加系统全面的教学培养模式,围绕锡剧、扬剧地方戏曲人才培养专业技能标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继续深化省戏剧学校天目湖校区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功能。在文化课程基础上,邀请知名锡剧、扬剧表演艺术家和院团演奏人员来校进行专业课堂教学授课,基于保持传统的“口传心授”带徒模式,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加以示范教学,将现代师带徒模式全面融入锡剧、扬剧表演和演奏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专业知识传授与舞台演出实践紧密衔接,为培养优秀的锡剧扬剧、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在资金扶持上,积极发挥省级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江苏优秀文艺成果奖励办法、省级文旅专项资金、江苏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地方加大配套扶持力度,推动形成“省里精准扶持、地方舍得投入、院团多方筹措”的艺术创作投入机制,着力解决包括省演艺集团在内的全省院团人才梯队配置不合理、青年领军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将国有文艺院团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统一规划,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促进院团运营发展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三位委员对加强锡剧、扬剧地方剧种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全省锡剧、扬剧戏曲艺术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你们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