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28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9
文号 苏文旅函〔2024〕209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41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4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6 16:33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薛启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地方戏曲和曲艺保护传承的提案”收悉。经会商省委宣传部并研究,现答复如下:

戏曲和曲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江苏作为戏曲大省,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戏曲传承振兴工程,着力抓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打造精品、培养人才、发展院团、培育观众,有力推动江苏戏曲曲艺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

一、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近年来,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决策部署,结合江苏实际,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办厅字〔2022〕29号),积极推进院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院团评估定级工作。连续开展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发挥以评促优、以评促建的带动作用,坚持以精品创作为引领,以评估定级、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为抓手,推动各地深化基层院团创作生产、内部管理、薪酬分配、市场运营等机制改革,全省有12个基层院团先后组建保护中心或研究所,有效激发了基层院团发展活力。联合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会,引导国有文艺院团坚持“一团一策”,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实现创作、演出、运营等整体实力新提升。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三期全省国有文艺院团长素质能力培训班,提升院团艺术创作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助力江苏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创作。

二、推进剧目生产演出。支持和推动全省地方戏曲和曲艺院团创作生产,充分发挥省级宣传文化发展资金、江苏艺术基金等作用,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打磨提升一批、经典复排一批”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戏曲曲艺创作的扶持力度。省委宣传部每年开展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认定,遴选一定数量的舞台艺术作品给予资助,有力调动全省戏曲院团创作生产的积极性。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引导基层院团做精重大主题创作、做强特色艺术门类、做优原创品牌剧目,推动形成“省里精准扶持、地方舍得投入、院团多方筹措”的艺术创作投入机制,为繁荣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提供重要保障。引导院团建立健全长效演出机制,对年度售票演出、送戏进校园进乡村演出超过一定场次的给予奖励,推动好剧多演。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基层院团演出2.5万场左右,服务线下观众近2000万人次,实现演出收入1.3亿余元。

三、推动地方传统戏曲和曲艺保护。一是开展普查。2016年省文旅厅组织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全省共有京剧、昆曲、锡剧、扬剧、淮剧、苏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泗州戏、童子戏等20个地方剧种,以及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徐州琴书、南京白局、苏北大鼓等众多曲艺曲种。二是加强研究。2005年4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和江苏省文化艺术资料档案馆合并后组建成立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内设戏曲研究所、艺术档案部,重视加强对传统戏曲和曲艺的保护利用,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为地方戏曲和曲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推进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根据国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馆藏档案实行分批数字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目前已完成院藏音像档案(录音带、录像带和光盘等)物理修复和数字化转换采集工作,形成数字化音频文件11660个、时长120244分钟,视频文件11354个、时长220984分钟,音视频总时长共约5688小时,数据量多达60TB;完成院藏纸质载体档案30余万页,总数据量5.6TB。

四、加强戏曲和曲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艺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一是培养后备力量。坚持定向培养,2006年起率先在全国建立定向培养机制,由省市两级财政出资,推动省内多家戏曲院团与戏曲专业院校深度融合共办“订单班”。支持省戏校持续办好“小京班”“小昆班”,并与丹阳市丹剧团、海门区海门山歌剧团、常熟市锡剧团、武进区锡剧团等院团合作,先后定向培养了戏曲专业学生近400人。二是托举新秀骨干。深入实施推进“名师带徒”计划,按照戏曲曲艺等五个类别选聘100位文艺名家,由名家选定学徒“一对一”结对指导,戏曲曲艺类44对师徒入选;支持濒危剧种青年演员参加文旅部“天下第一团”表演人才培训,举办全国性京昆艺术群英会、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曲艺)研修班等活动,为青年戏曲曲艺人才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三是赋能领军人才。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优秀人才参加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紫金文艺名家影响力提升行动,对“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通过设立名家工作室、开设“名家专栏”、拍摄专题纪录片、资助名家晋京举办专题展览展演等举措,提升名家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截至目前,推出的43名江苏文艺名家中戏曲曲艺名家共15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江苏戏曲曲艺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是聚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持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作品主角和表现主体,努力提升戏曲曲艺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尊重创作规律,科学制定创作规划,守牢高质量这个艺术创作的生命线,重点围绕重大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扛鼎之作,为江苏在“艺术高原”上构筑“艺术高峰”贡献力量。

二是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戏曲曲艺院团机制创新。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重点引导院团坚持“一团一策”,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实现创作、演出、运营等整体实力新提升。在创作管理机制上,重点引导院团挖掘用好各自资源禀赋,苦练“内功”,通过创排“看家戏”“吃饭戏”、打造演出活动品牌,更好地赢得受众、服务社会、占领市场。在项目管理机制上,重点引导院团探索艺术创作项目运行方式,明确管理责任,实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

三是聚焦文化传承发展,努力推动戏曲曲艺艺术传播交流。在传承经典中创造新的经典,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戏曲曲艺传统经典保留剧目常演常新,扶持濒危剧种挖掘整理、活态传承,支持优秀剧目打造成为经典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在艺术传播中实现美的传播,发挥“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作用,加强对境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注重用戏曲曲艺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展现东方神韵。持续举办中国百戏(昆山)盛典、中国昆剧艺术节、紫金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组织实施“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非遗进景区”等项目,为戏曲、曲艺展示展演提供优质的平台,努力让传统戏曲和曲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您关于地方戏曲和曲艺保护传承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全省戏曲和曲艺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