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23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8
文号 苏文旅函〔2024〕204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38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28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陈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研学游的提案”收悉。经会商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教育部、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文旅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办公共发〔2022〕29号)、原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政策指引。《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专门列出章节,提出“支持博物馆参与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设计开发研学旅游线路。开发文旅领域研学旅行”。列出专栏“搭建‘文化遗产+旅游’融合平台”“推出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产品”等,明确“推动建立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需求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和课程体系,培育深受大众欢迎的研学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22年我厅联合省教育厅,面向全省研究出台《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实施方案》(苏文旅发〔2022〕84号),明确提出通过健全“文教合作”机制、运用研学旅游等有效方式,服务中小学生课后、节假日和寒暑假社会实践。2022年我厅依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苏文旅十六条”政策措施,开展旅行社企业创新发展奖补申报,将研学旅游作为六个奖补项目之一,鼓励和支持旅行社企业提升研学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运河文化阐释。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为江苏“美丽中轴”的目标要求,提出构建彰显“水+文化”鲜明融合特质的“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培育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研究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江苏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指导各地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高标准建设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持续策划推出有特色、有影响的大运河文物系列专题展览。依托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更新,支持苏州平江路、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镇江西津渡、扬州东关街、淮安都天庙等运河特色街区,同里、惠山、邵伯、河下、窑湾等运河名镇,建设主客共享运河文化空间,呈现当地运河遗产魅力。

三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在研学旅行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制定推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乡村研学旅游服务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指导南京市出台《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原则、基本要求、研学活动、师资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运营等内容。规范乡村研学旅游营地服务规范化,引导研学课程与乡村文化、自然景观、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等特色资源进行科学有机结合,促进研学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加强典型示范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结合鲜明的教育主题,面向全省遴选公布“家·国——中国传统人伦精神展览展演”等1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人文美育系列课程等10个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小小考古家’分众化考古科普教育项目”等10个博物馆教育推介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16个博物馆研学基地。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研制推出“云上博物”校园版,实现博物馆数字展览、云上景区与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结合,形成人文内容相互关联的知识图谱、线上展示和线下体验的全链式双向互动,策划举办“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探索“文旅教合作”新机制,开展2023年度“春雨工程”边疆行之苏拉青少年“悦”读交流项目,促进江苏和拉萨两地青少年结对研学。参与发起成立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推动长江文化传承保护,促进长江流域协同融通,打造长江流域研学旅游品牌,2024年举办“水韵江苏迎新年·长江文化活起来”研学活动45项。

五是加强文旅产教融合。发挥江苏科教大省优势,加强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专业学科建设,指导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面向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研学营地基地、研学旅行活动的旅游目的地,培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产品开发、产品运营、实施辅导、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24年3月,联合省教育厅等16家单位举办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学旅行赛项,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研学旅行专业化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联系各有关部门,抢抓研学游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研学游,着力将我省独特的运河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学习的研学项目,创响“运河文化研学到江苏”的特色品牌。

一是持续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实施省大运河文化价值阐释弘扬专项规划,深入挖掘千年运河文化内涵,通过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具有江苏辨识度和品牌特色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持续推动“运河百景”建设,支持沿线推进建设苏州“运河十景”、扬州“运河十二景”、中国水工科技馆、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等彰显地域特色、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旅游“网红打卡地”。

二是加强运河研学旅行内容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和旅游价值,促进优质文旅资源向优质文旅产品转化。鼓励学校、教育机构、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单位围绕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重要遗产点保护展示,探寻运河线路历史变迁,揭秘运河水工科技,体验运河漕运盐运和商业文化,感受运河非遗美食文化等,开发富有教育性、体验性、专业性、知识性的运河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串珠成链打造遗产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运河研学精品线路。

三是丰富研学旅行产品线路供给。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文物资源在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全省研学旅行发展情况调研,联合省教育厅制定《江苏省研学旅行线路开发指引》。支持各地立足区位优势,结合地域特色,加大研学资源调查摸底,引导合理开发利用。支持各地优化研学营地基地布局,打造一批研学资源丰富、主题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健全、人才队伍完备、配套服务完善的研学旅游营地基地。结合“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依托“苏心游”“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平台,推出“水韵江苏·跟着研学去旅行”主题活动。

四是完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协同性发展,建立完善由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体育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效果,促进研学游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您对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研学游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研学旅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