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20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8
文号 苏文旅函〔2024〕201号
名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89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24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孙燕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非遗文化的教育功能,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非遗资源大省,现有非遗资源项目2.9万多个,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省级非遗项目1166个。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江苏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和措施,切实提升了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使该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制定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工作落实。2022年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办厅字(2022)11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织指导中小学围绕非遗项目,编写特色读本,开设特色课程,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建设特色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加强高校非遗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在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教学科研、社通识课程中增加非遗内容。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团活动和实践工坊建设。引领广大青少年自觉成长为非遗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二是聚焦主责,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印染、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民歌、民乐纳入音乐课,并探索将非遗内容融入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科目。支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等建设非遗课程,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等中专学校开设云锦、绒花、灯彩制作等非遗相关专业,积极推进非遗传承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非遗传承、保护、创新、传播人才培养链,为非遗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各职业院校依托地方非遗资源,结合实际设计特色教学课程,实现非遗传承、专业实践与劳动教育相互融通。2023年,全省共有77所高职院校开设203门非遗类课程,年度开课1170门次。

三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设施载体功能。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加大对各类非遗设施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全省共建成非遗展示馆和传习所及传承基地820个,省级非遗创意基地21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32个、非遗研究基地14家,成为大中小学生体验非遗和开展非遗研培的好去处。先后认定南京非遗技艺职业体验中心、匠心传承非遗职业体验中心、江南非遗传承职业体验中心等10个非遗保护传承相关职业体验中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是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记录工作。2015年,原省文化厅启动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截止至2023年,先后分6批完成7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其中,10个项目获评“国家优秀项目”。整理出数字记录成果总量为14.7T,其中,口述片总时长为757.7小时,项目实践片总时长为417.7小时,传承教学片总时长为211.8小时,综述片总时长为37小时,口述文字稿共939.3万字,精选照片3476张。数字化记录工作,全面系统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发挥非遗+的教育功能,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非遗师资力量培养。省文化和旅游厅进一步积极推动政府、学校、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四方联动,加强校内外师资力量有机融合,提升非遗教师知识水平。扎实推进剪纸、泥塑、绒花、木版年画等非遗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参与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传承人走进学校,走到青少年身边进行传承培养。

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省教育厅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系统地融入非遗文化,将学校课程、学科内容与地方非遗进行有效整合。支持中小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校外建设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组织实践体验活动。鼓励更多高职院校开设非遗类课程,加强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支持具有研究力量的高校和省地非遗保护中心共建研发平台,进一步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加强研究。

三是开展多形式研学活动。引导学校自发带领学生走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非遗工坊,走进非遗博物馆、展览馆、传承基地,开展多形式研学活动,让广大师生“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交织融合的魅力,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四是持续开展非遗记录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持续开展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适时开展省级传承人记录工作,将传承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掌握的精湛技艺,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下来,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后代学习掌握非遗技艺、研究非遗发展史留下宝贵资料。

您对“发挥非遗+的教育功能,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