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18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8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99号
名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117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11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22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邹英姿、朱亚明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传统手工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建议》收悉。经会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现答复如下:

江苏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重要承载地。全省现有非遗资源2.9万个,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1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62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166个。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保护与传承为前提、以弘扬与创新为关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抓好研培工作。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以来,我省已有南京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9所高校进入研培教学行列,先后开办雕刻塑作、烹饪技艺、戏剧等各门类116期研修培训班,惠益非遗传承人4500人次。不断优化创业政策。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学生创业创新,扎实推进“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将对象范围扩展到在省内就读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围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政策等,常态化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团基层行,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补贴性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训。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推动落实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场地租金等补贴政策。2023年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76亿元、惠及9.43万人次,富民创业担保贷款6.72万笔、118.16亿元。

二是创新就业管理机制。积极推广应用人社“苏心聘”手机APP,引入直播招聘、短视频招聘等新模式,高频发布举办“创响江苏”系列招聘,构建线上线下“双线”“互补”的多元平台融合发展新体系。2023年,推动组织、教育、国资、科技、民政等部门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助理、社区工作者等政策性岗位14.47万个。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会6247场,筹集发布高质量岗位(月薪6000元以上,缴纳五险一金)74.04万个。举办“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专项招聘行动”江苏分会场等系列招聘活动,为4.5万家次用人单位发布岗位66.4万个次。在拓展实习方面,全省技工院校与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2762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校校、校企、校社合作办学模式,打造数字协作、区域合作、产业创新等各具特色的联盟(集团)23个,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2152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累计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6.4万人次,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近10万人,4所技师学院入选人社部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

三是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十四五”技工教育发展规划,在《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中专设“职业教育与培训”一章,推动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聚焦数字经济,创新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组织技工院校与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开展“一试双证”项目试点,开发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数字类职业(工种)评价规范和题库45个,新开设云计算技术应用等数字技能类相关专业129个、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42个,有机衔接专业设置与用工缺口,助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与此同时,注重拓展宣传推广渠道,着力打造电视、纸媒、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传播体系,加大对手艺人、传承人的传播推广力度,为其搭建宣传展示平台。配合央视拍摄《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推出蓝印花布、徐州香包、南京绒花等项目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中专设非遗课堂,让青年传承人、手艺人与市民游客、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和传承体验,增强非遗与大众的融合度与亲和力,同时推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人队伍建设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会同省有关部门,突出优先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政策,采取有力举措支持青年传承人、手艺人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支持自主就业创业。在非遗传承方面,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推动非遗项目传承有序。在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注重遴选推荐传承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年轻传承人,帮助其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在资金扶持方面,积极落实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优化贷款申请流程,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畅通线上办理渠道,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一条龙支持。在创业环境方面,出台江苏省公共创业服务指引,启动首轮县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积分制动态管理,深化推进促进平台企业创造就业的若干措施,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做细做优零工市场线上线下服务,办好“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等赛事活动,为传承人、手艺人创新创业赋能增效。

二是着力加大见习培训力度。继续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鼓励省内研培院校围绕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戏曲保护传承等重点任务,面向非遗就业工坊、戏曲民间班社等开展整建制和专题性培训。联合教育部门鼓励全省高职院校继续开设秦淮灯彩、针灸、剪纸、苏绣、紫砂等非遗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紧盯新兴职业、急需紧缺职业、新动能人才缺口较大职业,健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工作模式,建立培训学员“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岗位“订单”的工作链条,组织开展理实结合、产教融合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促就业、稳岗位、帮企业的积极作用。

三是着力优化就业服务质效。坚持线上线下两端发力,大力推广应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岗位线上筹集发布力度,开设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测评专区,打造江苏直播带岗服务平台。坚持政府市场资源互动,制定江苏省职业指导专家团管理规程,出台相关的工作意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职业指导工作室,有序有力推进“10+N”服务活动,创新开展“江苏人才周”,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其入驻机构开展校园招聘和行业性、区域性专场招聘。鼓励手艺人与非遗创意基地合作,打造推出市场认可度好、受众面广、性价比高的非遗文创产品。通过举办主题演讲、专家圆桌会议,加深青年传承人、从业者对传统工艺以及非遗保护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增进同行之间交流互鉴,提高非遗保护责任感和使命感。

非遗保护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您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江苏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