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17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8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98号
名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118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1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21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管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通景区销售工美产品通道彰显文化江苏软实力的建议》收悉。经会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建立健全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弘扬江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坚持依法保护、活态传承,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构建工作体系,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健全保护法规制度。先后制定出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苏文旅规〔2020〕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办厅字〔2022〕11号)等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推进名录体系建设。江苏现有非遗资源2.9万个,昆曲、古琴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62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16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8名、省级820名,四级非遗名录体系逐步完善。建立非遗保护机制。联合省财政厅等7部门建立省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省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协同机制,联合省商务厅等10部门建立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协同机制,依托省内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形成非遗保护强大合力。

二是拓展传承路径,增添非遗发展动能。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研究出台《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对省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对集中、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目前,建成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2个。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平台载体,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设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研究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旅游融合载体。全省已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21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32个,推出20条“水韵江苏”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育工程。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15年以来,共举办传统戏剧、纺染刺绣等研修培训班116期,培训学员4500余人,有力提升了传承人综合能力素养。鼓励和支持研培高校围绕传统手工艺、民族民间音乐、美术、舞蹈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1个,非遗研究基地35个。

三是加强传播推广,展现非遗时代价值。搭建媒体传播矩阵。着力打造电视、纸媒、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传播体系,联合省广电总台打造《传承人》电视栏目,策划《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配合央视拍摄《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提升江苏非遗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举办品牌活动。近年来,为加快文旅市场复苏步伐,我省将举办“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纳入助企纾困“江苏文旅16条”中,作为一项促消费、惠民生、稳经济的重要举措。各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以老字号、非遗企业、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充分利用节假日契机,结合各市消费特点,组织开展非遗购物节相关活动,加强与阿里、抖音、京东等各大电商合作交流,拓宽非遗产品销售渠道与市场,提升非遗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还持续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专门设置非遗主题展、非遗美食展等重要板块,集中展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坚持以保护与传承为前提、以弘扬与创新为关键,会同省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依托非遗研究基地、研培高校等机构,深入挖掘、梳理非遗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加大对江苏传统工艺类美术品种与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力度,突出非遗的当代价值与时代内涵,加强工业设计和理念创新,推动交互设计、集成设计、时尚设计等研究和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推进优秀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优秀知名品牌。鼓励在传统工艺美术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自然和人文景区加快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建设,有效利用原料、技艺和特色传统资源优势,形成示范、窗口和辐射效应。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支持行业协会、工美企业等组织开展非遗美食、非遗精品、非遗文创等展示展销活动,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活动。我省将继续开展好“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等相关活动,并将活动成果形成有效数据和优秀案例,适时在相关媒体和公众号发布,不断深化“非遗购物节”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保护非遗。

非遗保护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您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