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15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7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96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12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1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18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民进江苏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自觉扛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主动作为,促进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深化融合实践,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下一步,我厅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丰富全省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擦亮“水韵江苏”品牌,提炼塑造高显示度辨识度江苏文化标识,以更高站位推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聚焦规划实施,以深入落实加快推动“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布局转为生动图景。一是推动规划落实。在接续制定出台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6个实施方案基础上,召开“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推进实施方案落实。推动南京慕燕滨江、扬州运河十二景、太湖湖区等文旅目的地明珠式落子,将“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布局美丽图景从“大写意”成为“工笔画”。二是推进跨区域优质文旅资源聚合发展。结合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运用,推动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强强联合,共建长三角、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推进南京旅游枢纽城市,苏州、无锡重点旅游城市建设,成为我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支撑。三是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上位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抓紧编制文物、非遗、文化价值阐释“1+3”专项规划。推进打造南京博物院南院项目、淮安里运河“百里画廊”、南京(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等标识性项目。深入推广“运河百景”“长江百景”等产品和线路,创新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省市联动举办长江文化节,推动运河长江千年文脉焕发新的神采。

二、聚焦服务提升,以综合发力全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一是积极发挥省旅委会统筹协调作用。促进发改、财政、交通、住建等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协同推进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以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为契机,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索道缆车、电梯、导览标识等设施设备品质。发展“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进环湖、县域等旅游驿站、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综合改造提升,优化通景道路,建设和完善城乡风景道、绿道、骑行专线等慢行游览通道。二是推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契合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机构的共同点,在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中探索推进功能融合、资源共享、活动共创新发展路径。在公共文化机构拓展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宣传展示、游客投诉受理、旅游预订等服务功能,在旅游公共服务机构拓展书刊阅读、文化演艺、非遗展示、文创产品销售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三是优化完善线上服务功能。健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推进使用“苏服码”“一朵云”和“一张网”,普及电子地图、智慧导览、虚拟展示等新型旅游服务。优化完善“苏心游”“君到苏州”“有时溧阳”等各级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与内容,推进线上预约、线上“找车位”“找厕所”等便捷公共服务。用好江苏省智慧文旅平台等各级文旅智慧大脑,大数据监测等科技手段,加强重点节假日等时段客流预判、客流疏导与客流管理,为全链条旅游服务提供保障。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保障。聚焦旅游发展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举办全省行业技能大赛、优秀从业人员评选等活动,实施导游、讲解员专业素养研培计划,全面提高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用好用足相关部门人才留苏、来苏、回苏的政策支持链,支持引进海外文旅高端人才、紧缺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向省内文旅企事业单位柔性流动。

三、聚焦产业发展,以文旅融合加速推进文旅量能全方位升级。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着眼从根上“浇水施肥”,及时出台推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继续抓好系列文旅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做好精准发力,适时加力,助力文旅企业持续恢复元气,激发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内生动力。同时,实施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完成旅游景区外卡受理pos机、外币兑换点更新完善,以便利化服务推动入境旅游加快恢复。二是强化优质产品供给。坚持把增加高品质供给作为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美好生活休闲度假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发展提质,培育城市漫步、亲子游、研学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延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加强“博物知旅”、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创意策划,推进“双千计划”“小剧场”建设,推动形成更具文化魅力的可观、可感旅游新空间新产品。加大“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产品培育和打造,推进新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让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更加可观可感。三是强化消费促进。通过培育壮大增量和调整优化存量并举拉长消费链条、提振文旅人均消费,引导鼓励各地打造更多有地域文化特点,业态优良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域。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扩大夜间文旅消费供给,鼓励旅游休闲街区创新发展,联动文旅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办好文旅消费推广季、非遗购物节、乡村旅游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巩固和增强文旅消费回升向好态势。四是强化科技赋能。坚持把数字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为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动能,大力推进5G、VR、AI、Sora、全息等数字技术应用,持续遴选推出智慧旅游景区、云游博物馆等数字技术应用示范,积极培育“专精特新”智慧旅游企业,引导推动更多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上云用数赋智”,构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智慧+”新消费、推出“元宇宙+”新项目,打造3D光影秀、无人机表演等数字艺术体验场景,以更具体验感、互动性的文旅精品增添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四、聚焦品牌建设,以宣传推广全面提高“水韵江苏”国内国外影响力。一是创新开展国内旅游推广活动。顺应群众出游新趋势,瞄准国内重点市场,开展“打卡旅游休闲·打开欢乐春节”、二十四节气等具有季候节庆特点的宣传推广活动。精心办好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5.19中国旅游日”“水韵江苏”省外推广周等重点活动,创新开展“唱响水韵江苏”主题活动,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吸睛引流。引导推动各地加强协同联动、相互借势,把文旅资源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积极融入“水韵江苏”品牌推广体系,形成品牌宣推合力。二是加强海外宣传推介。坚持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同向发力,策划办好“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第二季。建好用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发挥新华社“一中心四基地”网络传播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广活动,并围绕欢乐春节、大运河博览会、中国旅游日、中国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传播。完善“3D云游·水韵江苏”线上云游平台,开发江苏文旅AI数字推介人,并强化多语种、多场景运用,努力用中国风格呈现多彩文明、用国际形式表达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江苏。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推动境外旅行商与省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行业合作,招徕更多游客到江苏旅游。三是着力优化宣传推广渠道。围绕“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协同13个设区市联动推进,探索建立“1+13+N”的媒体矩阵推广模式,扩大文旅推广矩阵触达半径。积极借助新媒体,推出更多内容原创、直抵受众的爆款推介产品,努力把网络“刷屏种草”的流量转化为“用脚打卡”的留量。继续发挥央视等传统广告渠道作用,拍摄制作“水韵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宣传片,开展自主投放,升级打造《游遍江苏》电视专栏。围绕“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主题,依托我省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创新设计自然康养、生态观光、亲子教育等生态旅游线路,鼓励开发一批“山海相依”“河海相连”“江海联动”滨海精品线路,用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我省自然与人文资源。

五、聚焦高效治理,以“苏心游”推动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一是守牢旅游发展安全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既加强旅游产品、景区讲解等内容审核,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又加强重点景区、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营业性演出活动等安全生产监督,尤其是结合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并在重要节假日通过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在线巡查调度,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二是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健全旅游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实行全流程监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提质”行动,针对旅游市场强迫购物、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提前谋划系列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好文旅市场秩序。坚持包容审慎理念,对剧本娱乐、旅游民宿等,既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监管方式,又积极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为文旅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三是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文旅政务服务“旗舰店”功能,推行更多的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一件事一次办”,用好“好差评”评价机制,让办事更加便利、服务更加优质。围绕解决热门文旅场所“预约难”问题,指导各地探索推出延时开放、增设人工窗口、增加弹性供给等有温度的服务措施,让游客游得安心顺心舒心。

贵委对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你们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