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11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2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92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98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9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5 19:13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文物活起来”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将博物馆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55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7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310家,全省博物馆藏品总数179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6万件/套。2023年,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总数居全国首位;全省博物馆共举办教育活动2.5万场次,年接待观众人数达到1.2亿人次,常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是厘清藏品底数。苏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等定期开展藏品盘核工作。2022年完成了全省馆藏一级珍贵文物复核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盘库建档专项行动,全面摸清我省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家底,做到物帐相符、账账相符、物物相符,确保2年内全省馆藏文物清仓见底、台帐清晰、管理有序。

二是丰富展览展示。彰显“水韵江苏”人文底色,持续实施全省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馆藏文物巡展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主题展览。“十三五”以来,六朝博物馆“六朝历史文明”等15个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获奖总数全国第一。淮安市博物馆探索以商业模式举办“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受到观众追捧。南京博物院精心打造的“玉润中华”“春华秋实九十周年”特展,4个月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2023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2442个。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2016年起,参与全国首批“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初步建立馆校合作机制、青少年定期参观博物馆机制,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联合教育厅等7个部门连续两年组织“博物知旅”系列活动,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周恩来纪念馆等10家博物馆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培育江苏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100多个,带动中小博物馆品质提升。16家博物馆被命名为江苏省博物馆研学教育基地。

四是创新文创产品。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省级试点,将原创性展览、数字传播项目、教育活动项目、文化衍生商品等均纳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范畴,以IP授权的模式调动更多社会资源,激发博物馆创造活力,“把博物馆带回家”使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苏州博物馆提出打造“博物馆文创产业生态圈”,2023年文创衍生商品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

五是加强保护利用。全省近百家博物馆已实施完成预防性保护工程,极大改善了库房与展厅条件,给文物以真正的国宝待遇。南京博物院 “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云观博AR智慧博物馆平台”、吴中博物馆Museverse博物馆开放服务平台等项目,构建了博物馆线上线下体验新空间,先后获“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奖”。在全国率先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示空间,成为集展览、教育、研究与传承为一体的智慧平台。

虽然全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大胆尝试,取得明显效果,但“让文物活起来”,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述馆藏文物分布的不平衡、博物馆资金短缺、馆际之间交流合作需提升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外还有博物馆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拴心留人”机制不活,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与博物馆专业化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等问题。这当中,既有博物馆系统管理、条块分割等体制制约因素,也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一刀切、机制不活等问题,还有新形势新需求下投入保障不足、引导激励不够等新情况,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分析、统筹谋划、研究解决。

一是建立均衡体系布局。构建以南京博物院、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为骨干,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专题馆为支撑,以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具有鲜明江苏文化特质的博物馆格局。推动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单位积极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扶持打造一批示范型博物馆,引领推动中小博物馆在专、精、特上下更大功夫,加快苏北地区博物馆品质提升,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博物馆协同发展,构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体系。积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博物馆建设,引导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等健康有序发展,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持续发展,推进江苏博物馆整体发展质量提升,实现“普惠均等”的目标。

二是策划推出精品展陈。着眼用文物实证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推动各博物馆加强藏品价值挖掘、展陈方式创新,策划推出一批时代化表达、特色化呈现的原创性主题展览。持续遴选推出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争取更多展览项目入选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结合文旅系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博物馆展陈设备设施定期更新、与时俱进。策划打造巡展送展等方式服务基层的做法,强化“大馆带小馆”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南京博物院、各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策划推出面向基层中小馆的巡回展、流动展,鼓励大馆小馆联合办展,推动优质博物馆资源向基层延伸。

三是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积极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促进博物馆资源与国民教育体系衔接互动。打造博物馆教育品牌项目,以“博物知旅”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出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和博物馆研学游推介项目。深化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江苏博物馆教育项目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积极倡导分众教育,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服务,积极开展博物馆教育进社区、企业、机关、校园、乡镇、军营等“六进”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

四是加强基层人才培养。面对基层博物馆从业人员培养模式单一,能力素质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问题,结合各地实际,在进行办班短期培训或以会代培模式的同时,加大基层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省级和部分重点地市馆人才优势,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帮扶机制,定期派出优秀管理人才、研究人才、创新型人才驻点基层博物馆,帮助解决基层博物馆人才整体数量不足、层次不高、能力偏弱的问题。

五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针对“博物馆热”带来博物馆社会服务内容不断增加,而部分博物馆享受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的问题,我厅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加大各级财政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各级财政在保障博物馆纪念馆高质量运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博物馆藏品征集、陈列布展、社会教育、文物保护、科研创新等业务工作的扶持力度,对各级公共博物馆按照日常运营经费与业务发展经费1:1的比例给予保障支持。

您对“关于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文物活起来”的建议,为我们高质量做好全省馆藏文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