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06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4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86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72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7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4 18:54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李靖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地域文明探源 激发城市文化活力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我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研究、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和成果转化。

一是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2022年研究出台了《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全省考古力量在努力完成繁重的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任务的同时,扎实推进地域文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组织开展重点区域考古调查,新发现史前、商周时期遗址和盐业遗存点100多处,为深化探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组织开展重要遗址考古发掘项目30多项,兴化草堰港遗址、寺墩遗址、连云港尤庄遗址等一批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探源课题研究打开了良好局面。有序推进一批重要考古资料整理,编撰出版7部考古发掘报告,在核心期刊发表52篇论文和简报,为进一步深化探源研究和价值阐释提供了重要材料。

二是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2020年我厅在全省推进“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制度,得到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很好统筹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四年来,全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中新发现地下文物点466处,共组织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发掘650余项(次),发掘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共出土文物标本170000件(套),对200多处文物点实施了原址保护或异地保护。南京西街遗址等一批重要发现被纳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项目。

三是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无锡鸿山墓群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扬州城遗址等四个重要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研究出台了《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南(试行)》,指导各地科学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年开展了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遴选工作,共确定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等3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顺山集等14处重要遗址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持续推进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提升,指导草鞋山遗址、阖闾城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做好保护展示等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考古成果宣传转化。2023年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公众考古或研学游活动43场,吸引学生和社会公众2600余人参与;举办线上线下考古知识讲座29场,现场参与听众5000多人,线上参与人数逾300万人次;推出专题考古展11个,累计接待观众24万人次。新华日报等我省主流媒体开设了“蘇从哪里来”等专栏宣传地域文明探源成果,累计发布原创宣传稿100多篇,线上观众阅读超亿人次。宣传转化活动提高了江苏地域文明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了以史育人的作用。

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紧密围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点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用,联合全省考古机构、相关高校、科研单位,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攻关。进一步强化课题意识,深化科技考古研究,加强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广泛合作,拓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研究的交叉广度,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

二是督促指导各地对标对表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导地方按照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要求,做好相关项目的审核和报批工作,对于符合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要求的文物保护项目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力争让更多适宜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项目尽早建成对外开放,促进文旅高质量融合,更好服务社会公众。

三是持续加强考古成果转化和宣传推广。鼓励考古机构加大力度开展考古研学游、考古夏令营等公众考古活动,让更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综合运用媒体报道、新闻发布等手段向社会公布考古新成果,推出更多生动鲜活、通俗易懂的宣传产品,进一步讲好江苏故事,扩大江苏地域文明的影响力。

您对考古工作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考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