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01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13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181号 | ||
名称 |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048号建议的答复 |
陈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努力让基层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一、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省各级文旅行政部门注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部门职能,联合制定《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全面推进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新版本落地见效。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11个地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首位。截止2023年底,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22家,文化馆116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55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万多家,全省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十三五”初的0.16万平方米增加到0.37万平方米。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2023年已经达到6.9次,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值(6次)。
二是综合文化站建设水平普遍提升。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办公共发〔2023〕154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以评促建,推动落实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主体责任,提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农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得到加强。“十四五”期间,我厅组织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通过“送、种、育”相结合,在全省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老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结合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1000个城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居民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中,我们逐年加大对乡村书房、乡村文化礼堂等空间倾斜力度,本着节约利旧的原则,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老旧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进行更新改造, 2024年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中,乡镇(街道)、村(社区)空间占比达到40%,有效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
二、持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一是持续开展“村晚”活动。2022年以来,我们积极辅导和引导广大村民在农闲期间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演出活动,打造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村晚”,我省有9个点位列入春节“村晚”全国示范点、24个点位列入 “四季村晚”全国示范点,并同步组织各地开展省级 “四季村晚”系列活动,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二是创新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送戏下乡”已连续4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每年省级开展“送戏下乡”2千余场,带动全省每年开展“送戏下乡”2万余场。为有效提升活动质效,我厅多次专题研究改进措施,今年增加了演出场次和经费投入,把“送戏下乡”的范围从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扩大至全省所有乡镇,省级开展“送戏下乡”增加至4千余场,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是发挥“总分”馆优势,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优势,在实现乡镇分馆全覆盖的基础上,理顺权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让更多总馆的文化活动、文化资源到分馆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今年将支持常州“秋白书苑”、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打造为全省总分馆制建设品牌。
三、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一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社会力量是基层文化能人的成长导师、文化达人的培育人、基层自治力量的引路者。公共文化服务要融入基层社会,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最终助推形成群众自治、基层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2021年我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文旅发〔2021〕152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
二是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为了主动对接新时代群众文化新需求,实行“送文化”与“育文化”“种文化”相结合,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从“十四五”开始,我厅每年培育2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截至去年底,已经培育606支, 这些团队组织或参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3万余场、观演人数超1600万人次。2024年度,我们又遴选了204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将进一步扩充文化志愿者数量,壮大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三是统筹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撬动更多优质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全省各地不断加强资源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运行,更好实现了资金、人员、活动的统筹,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归并入当地社会事业局,更有利于各项资源的归集运用和政策的争取落地。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努力构建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多元格局。全省有253家公共文化设施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占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的10.26%(设区市、县级博物馆、美术馆未纳入统计)。常州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首创“政府+社区+企业”三方共建机制,撬动超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为亮点、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房品牌“秋白书苑”,现已在全市建成40家,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社区、乡村,为群众提供不同风格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已累计服务读者680万人次,图书借还280万册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聚焦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因地制宜,对乡村老旧文化站、村文化中心、古戏台等进行更新改造,结合本地优势,引入乡村旅游服务、休闲阅读服务、非遗项目传承体验、地域特色文化展示等多元内容和服务,打造业态融合、特色明显、内涵丰富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基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和服务效能。
二是进一步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我们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今年将开展“百馆千站”培训,分批对100名文化馆长及1000名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站站长开展培训,提升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农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我们将进一步理顺总分馆机制,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活动、资源下沉到乡镇,更好利用总馆优势,丰富乡镇综合性文化站作为分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进一步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更好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以产业带人、项目留人、环境引人,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引入源头活水。我们将加强志愿队伍建设,支持非遗传承人、文化达人、文艺爱好者、优秀文艺团队、文化企业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您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