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100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4-06-13
文号 苏文旅函〔2024〕180号
名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79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7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4 18:44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陈春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高质量运转,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居全国第一方阵,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日益完善,我们注重在完善政策体系、落实保障政策、提升建设水平、规范运转服务上下功夫。会同省发改委,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和部门职能,联合制定《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会同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文旅发〔2022〕84号);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文旅发〔2021〕152号)。指导各地完善提升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全面推进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新版本落地见效。我们分别组织了全省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文化馆评估定级、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各项评估标准成为公共文化场馆开放运营、服务的规范。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11个地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首位。全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已达到6次,居全国前列。

二是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适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场馆服务供需在“云端”“指尖”更好对接。围绕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提升“江苏公共文化云”“江苏图书馆云”“苏心游”等平台功能,提供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等新服务,拓展云展览、云演艺、云体验等新场景;围绕增加智慧文旅发展“助推器”,深入实施文旅“一卡通”工程,在文化场馆开展“苏服码”、社保卡等卡码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及县级以上文化场馆“一卡通”全覆盖。目前,江苏公共文化云共有538万微信关注用户和365万注册用户,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文化馆及1300余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00多个村综合文化中心入驻江苏公共文化云,这些场馆的活动信息、场馆信息、数字文化资源等内容通过平台统一汇聚展示,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我们还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4.23全民阅读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全省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及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创新举办“博物馆之夜”“文化馆之夜”“沿着运河读中国”等特色活动。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场馆运行效能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2022年,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制定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深化了文化领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引进、培育、评价和激励管理的体制机制。鼓励各地采用灵活的人才引进模式充实基层文化站人才队伍。多地采用聘用制方式,积极引入基层紧缺的文艺人才。南京市江宁区级财政每年安排街道(园区)文化指导员专项经费,为全区10个街道3个开发园区各配备1名共13名文化指导员。镇江市开展了文化指导师工作,将公共文化领域从事知识普及、技能传授、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志愿服务人员组建形成文化指导师队伍,充分发挥文化指导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2021年起,在全省开展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项目,每年培育2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通过集中培训、线上视频教学、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对团队负责人、业务骨干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准备用五年时间,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截至目前,通过该培育项目已经打造了800多支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我们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业务培训作为年度重点任务,邀请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兄弟省份业务骨干、高校老师等为业务人员“充电”、授课,有效提升了我省公共文化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进一步整合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高质量考核内容,聚焦场馆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拓展阵地服务功能,适应不同群体需求,创新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街景式表演、体验式小剧场话剧、互动式沙龙等文艺形式纳入服务范围,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演艺等特色活动,提炼开发文化IP。加强与宣传部门的配合、协作,加大与教育、体育、共青团、妇联、民政等部门的联动、协调,聚集优势资源,打造“文化+”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场馆服务效能。同时,协调省财政厅,将“送戏下乡”“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等专项资金都采用“因素分配法”下达各地,便于各地统筹。

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继续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工作制度,打通省、市、县(区)文化资源下沉。将文化馆、图书馆业务干部、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结对情况均纳入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指导标准。继续开展“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负责人培训及团队骨干培育工作,将采用线上教学与集中授课、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开展培训辅导。同时,将开展“百馆千站”培训活动,将分别对全省100个文化馆业务干部和1000个文化站业务骨干分批集中培训。

三是进一步优化高质量考核内容。我省今年继续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体现江苏发展特色,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不断总结高质量考核工作情况,优化考核指标。今年起,将进一步细化“馆内服务人次”、“主要业务开展服务人次”等指标要求,不再要求基层年底准备台账、不再组织年底的现场核查,不再统计江苏公共文化云线上服务数据,考核数据来源以日常监测、主动采集为主。

您对“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的建议”为我们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