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095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12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175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919号提案的答复 |
钱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文旅’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高位推动。先后编制《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实施方案规划了运河风情、滨海湿地等主题鲜明,各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域。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实施乡村旅游和旅游民宿品质提升工程、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推出“乡旅E贷”专属金融产品,通过政策引领、文化赋能、资金支持、人才驻村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创造,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要素组合,推动乡村旅游成为江苏希望田野上的一道风景线,乡村振兴中的一条致富路,城乡居民美好生活中的一个幸福场。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挖资源特色,着力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用好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推进产品开发。系统梳理普查出的7067个“乡村”标签名录,动态更新完善资源特色等信息,对资源观赏游憩度、珍稀度、价值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定级。围绕已定级的四级、五级乡村资源,加强资源保护,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利用与开发,将其打造成为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二是聚焦乡村旅游主题,丰富特色产品类型。坚持把乡村良好生态环境和深厚文化资源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推进乡村旅游休闲、非遗、民宿、康养等特色产品培育,打造一批以运河风情、滨海湿地、江畔休闲、江南水乡、竹海茶田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吸引更多人徜徉田园、品味山水,促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三是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品布局。指导各地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各地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统筹编制,促进国土空间、农业、交通等各类规划互相衔接。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方案》等方案实施,进一步优化“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乡村旅游布局。借鉴淮安金湖“十四五”旅游产业规划乡村旅游专题研究经验,指导南通启东等有条件县区编制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县域产业布局整体提升。
二、促进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品牌集群。一是加强文化赋能,做强乡村文旅品牌。推广泰州兴化陈杨村挖掘里下河水乡生态文化,开展乡村露营,上演乡土文艺演出,将跟船捕鱼从生产方式发展成新鲜有趣的体验项目等有效做法和经验,推动地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更多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结合“送戏下乡”“双千计划”“非遗进乡村”等工作,建设一批乡村书房、文化驿站、创客空间、乡村讲堂、民俗博物馆等主客共享“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培育发展乡村有戏、乡村音乐节等文旅融合新场景,促进文旅品牌整体提升。二是加强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交通、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田园文化艺术、旅游风景道、村跑、村BA、主题研学等产业融合型新业态。打好“城市+景区+乡村”组合牌,拉长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特色产业链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让游客能够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全天候感受和体验原真性的乡村生活,为乡村旅游带来人气、注入活力。三是加强科技赋能,发展乡村旅游新质生产力。引导鼓励乡村积极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契机,加快乡村4G、5G网络覆盖率,完善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乡村旅游管理平台。进一步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乡村积极与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培育“智慧+”乡村旅游新消费。充分利用现代灯光、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出“元宇宙+”乡村旅游新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有声书房、灯光茶园等智慧旅游新场景,激发产生更多乡村旅游“潮业态”。
三、加强政策驱动,有效激发乡村农文旅融合新动能。一是持续推动政策落地落实。组织开展《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情况评估,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实。用好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基金,对乡村旅游龙头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获得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进行奖补,让农村农民更多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二是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围绕为乡村旅游发展增后劲、添活力,联合全省农商行系统推进实现“双百”目标,也就是“乡旅E贷”专属金融产品百亿授信额度支持、乡旅金融驿站入驻百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市场主体、村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三是持续加强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计划”,在实现百名辅导员入驻百村的基础上,在全省各市设立辅导员工作站,推动高校、文化创意机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等专业力量为基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添柴加火”。
四、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影响力。一是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乡村旅游覆盖面。围绕“水韵江苏·美好乡村”主题,设计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借助腾讯、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媒体流量优势,采取短视频、视频直播、图片拍摄等全媒体宣传推广方式,组织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和相关新媒体,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开展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活动,扩大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二是通过节庆活动提升乡村旅游标识度。持续办好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5·19中国旅游日”江苏省分会场等活动,围绕赏花、节气美食、采茶品茗、采摘、垂钓大赛、欢欢喜喜过大年等乡村特色活动,深度挖掘全省各地乡村特色线路和产品,通过网络达人、金牌导游、各地星推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方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三是持续举办系列乡村旅游促消费活动。继续举办“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引导全省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和惠民措施,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借助国内头部电商平台,联动全省13个设区市文旅行政部门,挖掘和包装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以特价优惠、限时促销、微信朋友圈信息流、会员精准推送等全渠道推广,增进目标客源市场对“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品牌的认知度和传播度,打造更多的乡村旅游网红和长红目的地。
您对“农文旅”高水平融合发展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乡村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