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无锡宜兴窑湖小镇举办。本届年会以“守正创新,赓续薪火”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立体多元的非遗项目展览展示、年度非遗保护成果发布、非遗学术研讨等精彩内容,呈现一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气息相结合的非遗盛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雒树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古小玉,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夏心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无锡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军,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为活动启幕。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敬一丹担任开幕式主持。
饶权在致辞时表示,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的务实举措,年会也是集中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凝聚保护传承合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平台。希望广大非遗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举办年会为契机,落实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好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非遗保护新篇章,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夏心旻表示,近年来,江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江苏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江苏将以此次年会的举办为契机,切实扛起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使命,继续悉心守护好非遗,深化非遗记录工程,健全国家、省、市、县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注重非遗人才梯队建设;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更多非遗工坊、体验空间和特色景区,推广“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晓峰表示,希望通过年会的举办,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凝聚更多有识之士,为全国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同时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
“水韵”诚邀四海客 非遗大集打造沉浸式立体展陈空间
作为本届年会的亮点活动之一,非遗大集同期在窑湖小镇展开。大集由“水韵江南”“食行九州”“千茶百器”“锦绣中华”“曲苑杂坛”“窑窑相望 薪火相传”六大板块构成,将全国300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一堂,其中江苏参展参演项目74个。在展览形式上采用“市集+展演”的方式,以馆、店、铺、摊、街、水域的形式立体展陈,将南北风土人情融进江南水乡,糅合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新时代气息,让公众感受古老技艺的魅力、聆听匠人的故事、品读传统的韵味。
作为东道主,江苏现有非遗资源项目2.9万个。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1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6个,可谓家底丰厚。大集开篇“水韵江南”板块集中展示了江苏省非遗保护成果,将30个非遗项目荟萃一堂,从凝聚匠人匠心的竹刻、泥塑、木作、竹篾、锔瓷、髹漆,到生趣盎然的剪纸、古琴、盆景、通草花、年画、灯彩、农民画技艺。在政策引领、机制创新和社会关注等利好带动下,江苏非遗人坚持守正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时代的连接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和活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在其他五大板块中,江苏的非遗项目也有着亮眼表现。来到烟火气十足的“食行九州”板块,豆腐花、酱菜、糕团、乌饭氤氲着舌尖上的清鲜。漫步“千茶百器”“锦绣中华”板块,来自江苏的茶叶、茶器、服饰、纺染织绣项目,草木清芬,华章灿烂,让人在美食美器华裳丝缎中感受美好生活。
穿梭“曲苑杂坛”板块,淮剧、锡剧、南京白局、扬州清曲、苏北琴书……说学逗唱十八般武艺,让“在水一方”的乡韵乡音点燃街巷戏台。终章“窑窑相望 薪火相传”板块,宜兴龙窑点火仪式和紫砂陶制作技艺等活态展演,传递出江苏和全国手艺人传承坚守的匠心。
“江苏实践”新篇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4发布
年会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4》正式发布,全面总结归纳2023年度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系统梳理非遗传播案例与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江苏实践”“江苏路径”,在蓝皮书中留下了令人瞩目的痕迹。
蓝皮书“传播篇”对2023年度非遗传播情况进行汇总盘点。在省级行政区互动声量传播数据排行榜中,江苏互动声量高达1409.45亿次,得分99.8,位列全国第一。在省级行政区非遗传播数据综合分值排行中,江苏位列全国第六。
在“案例篇”精选的30个非遗重点活动案例中,由省文旅厅选送的“中国大运河(无锡)非遗旅游大会 打开非遗旅游融合新思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 推动提高融合发展水平”“ 2023 年第二届苏陕非遗消费年 探索苏陕协作新渠道”等三个案例榜上有名。
2023年4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在扬州举行,总结交流实践经验,凝聚融合发展共识,杨志纯厅长作了《绘就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交流发言,从以机制创新引领“融”的实践、以载体创新打造“融”的品牌、以传播创新放大“融”的效应等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体会。活动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东关街传统街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情况。
去年8月,陕西、江苏两省文旅厅共同主办 2023 年第二届苏陕非遗消费年暨苏陕非遗文创产品联展联销活动,以“南来北往 赓续传承”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线下展区展出苏、陕两地代表性非遗项目 47 个,以创新“对话形式”,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到苏、陕两省非遗的独特魅力。在线上联手支付宝、喜马拉雅等平台,成为永久性展示展销苏陕非遗商品和文创产品的平台。
去年9月底,2023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惠山泥人文化艺术节在无锡举办。大会以“畅游甜美运河 乐享非遗之魅”为主题,深入挖掘和整合大运河非遗旅游资源,打造多城齐联动、全流域一体的文旅标杆。“遇见运河”泥人工坊、“二泉赏月”非遗雅集、非遗美食汇、园林实景锡剧表演 5 大板块 10 项重点活动汇聚惠山古镇。
此外,在“案例篇”所点赞的全国非遗综合展示展演活动中,省文旅厅还按照文旅部部署要求,加强省际联动和“走出去”步伐,全方位彰显“水韵江苏”非遗魅力。积极参与去年5月文旅部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 ·苏韵雅集”江苏专场活动以江苏名茶品鉴,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富春茶点,“跟着茶香游江苏”主题演讲等方式介绍江苏茶文化,让外国民众一秒“穿越”至诗意风雅的水乡。
在去年九月的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发布活动中,“水韵姑苏 苏作匠心非遗之旅”入选全国二十条推介线路。公众可以在苏作工艺馆欣赏体验苏绣、玉雕、苏扇等非遗技艺,在山塘街赏非遗,伴着评弹、品着碧螺春船游古运河,夜游网师园聆听古琴、昆曲,品奥灶面非遗美食,全方位领略苏式生活的魅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标识在开幕式上正式亮相。该标识外部为圆形、内部造型为中国吉祥纹样“方胜纹”,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美。
本次年会论坛包含一个主论坛、两个主题论坛和“非遗人之家”传承人圆桌沙龙。主论坛围绕“新时代非遗新使命”这一学术命题,两个主题论坛分别以“新趋势:非遗的生活化、时尚化”和“新传播: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要议题展开研讨。沙龙以“老手艺与新匠人”为主要议题,助力形成新老非遗传承人对话交流、携手应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传帮带”新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