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083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11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163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32号提案的答复 |
穆欣欣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将清曲列入江苏省非遗代表性名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昆曲又称昆山腔、昆腔、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我省高度重视昆曲的保护传承,尤其是昆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后,在原文化部、财政部统一部署下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对昆曲进行整体性抢救、传承、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建立昆曲保护发展机制。多年来,我省由政府主导建立保护机制和编制规划,形成了有利于昆曲保护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4年,苏州市出台了“保护、继承、弘扬昆曲遗产工作十年规划纲要”,要求抓紧抢救昆曲传统剧目和加快人才培养传承。2006年,又出台《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对昆曲保护的对象、政府的保护职责、昆曲传承制度的建立以及鼓励社会参与保护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006年,我省的昆曲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扬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昆曲相关项目分别入选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得到保护。2012年,我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指导两个保护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和苏州昆剧院编制了国家级项目昆曲的保护规划(2014年—2023年),全面推动项目保护传承。
二是培育经典剧目,激发传承发展活力。多年来,我省昆曲院团加强对昆曲的保护传承,继承了《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同时,积极培养艺术人才,推出一批艺术水平高、深受群众喜爱的新剧目。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血冤》《桃花扇》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1699·桃花扇》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特别奖”。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成功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中日版《牡丹亭》《玉簪记》《西施》《烂柯山》等品牌剧目,成为昆剧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盛事。2001年以来,我省昆剧演员王芳、柯军、孔爱萍、沈丰英、俞玖林、李鸿良、周雪峰、单雯、施夏明等先后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三是打造品牌活动,繁荣传统戏曲文化。2000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全国各大昆曲院团排演的大戏、折子戏在苏州轮番上演,艺术节期间,专家学者、昆曲爱好者还开展研讨交流,为昆曲传承发展献计献策。自2018年开始,作为昆曲发源地的昆山连续4年隆重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先后组织包括昆剧在内的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演出,现场观众人数达12万人次,4年累计线上观演超2.1亿人次。这些品牌活动的举办不仅保护、传承、发展了昆曲艺术,也为展示我国戏曲(含昆曲)人才培养成果和剧目继承创新成就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是培育群众基础,让昆曲融入当代生活。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各地积极开展昆曲普及活动。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市成立了“昆曲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昆山市昆曲研究院”,实施昆曲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三进”工程。 2022年,“昆曲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5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昆山巴城·重阳曲会,在海内外昆曲届和文化领域形成很好的反响。昆山市还在中小学校成立昆曲小昆班,目前已经实现区镇全覆盖,培育出一批专业戏曲人才。省内各地的昆曲社团发展势头良好,无锡天韵昆曲社、南京昆曲社等知名曲社纷纷恢复并经常性开展活动,历史悠久的苏州虎丘曲会自2000年恢复以来,参加的曲社数量和曲友人数不断增长。2023年举办的第24届虎丘曲会,汇聚了全国近50个曲社200余名曲友集合在一起吟唱昆曲,重现“虎丘千人石上听曲”的盛景。
昆曲爱好者社团、曲社活动是昆曲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群众基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在注重昆曲院团建设和演员队伍培养的同时,更多关注和支持曲社发展和曲友队伍培育,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更好保护传承昆曲。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办好中国昆剧艺术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品牌活动,集中展示昆曲等传统戏曲的保护成果。组织昆曲优秀剧目赴国外、港澳台地区巡演,提高我省昆曲项目美誉度,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改进宣传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运用新技术进行传播,吸引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对昆曲的关注。充分利用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收集整理昆曲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普及昆曲相关知识。
二是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民间昆曲社团参加各地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活动和重大民俗活动展演,调动民间社团参与传承保护的积极性。将昆曲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作用,邀请专家或非遗传承人辅导和指导社会昆剧文艺团队进行排练和演出,推广和培育群众性昆剧骨干队伍。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开设小剧场,经常性开展昆曲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动“昆曲进校园”工作常态化进行,鼓励大学建立昆曲社团,欣赏和学习昆曲,提升人文修养;支持在中小学开设昆曲兴趣班或是专门的昆曲班,推进昆曲教育“从娃娃抓起”。
三是加强对保护单位指导。南京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曲社清曲源自南京昆曲社,有较长的传承历史,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我们将督促当地文旅行政部门加强对该项目的关注,指导项目保护单位认真梳理项目的传承历史,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档案资料,积极开展曲社清曲传承活动,培养壮大传承群体,扩大该项目和曲社的社会影响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您对将清曲列入江苏省非遗代表性名录及重视昆曲社会化传承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昆曲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