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064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06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143号 | ||
名称 |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95号建议的答复 |
张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支持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现研究答复如下:
建设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助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四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
一是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提升河湖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沿湖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洪泽湖治理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骆马湖、洪泽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洪泽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地监督、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工程,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等一批水网重大工程。省财政累计安排20亿元对沿湖6县(区)洪泽湖综合治理保护给予奖补,支持退圩还湖、禁捕退捕以及“三民”安置等工作;安排8.6亿元省级以上资金,补助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的11个环洪泽湖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泗洪县入选首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淮安白马湖、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二是着力提升旅游发展能级。全面摸清洪泽湖地区文旅资源底数、登记等级文旅资源单体144283个。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有效途径,拓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旅游发展空间,统筹推进重点旅游村镇与旅游景区度假区、文旅消费集聚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建设。创新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对洪泽西顺河镇街西等11个村庄开展“结对送智”。成功举办省乡村旅游节、洪泽湖大闸蟹节、蒋坝螺蛳节。宿迁骆马湖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填补苏北地区空白,洪泽龟山村等10家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村、兴化千垛镇陈杨村等32家获评省级乡村旅游村,宿迁项王故里、淮安清江浦、高邮盂城驿等16家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盐城大纵湖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创作供给和传承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利用相结合,提炼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结合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开展草堰港遗址、蒋庄遗址考古以及黄岗遗址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阐释,推进建设泗州城、盱眙大云山遗址公园和古末口遗址博物馆等,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重要文物资源和乡村文物古迹保护项目。联合制定印发《江苏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里运河—高邮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洪泽湖大堤、江都水利枢纽入选国家水利遗产。发挥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和江苏艺术基金赋能作用,组织创排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淮海戏《荡湖船》、柳琴戏《古镇酒坊》等优秀剧目,省市联动举办淮海戏、淮剧艺术展演月等活动,淮剧“涟水现象”获中宣部点赞。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为抓手,培育兴化“小淮班”等一批活跃在老百姓身边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淮安上河下文化中心等一批彰显水乡文化特色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四是积极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结合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旅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加大沿湖地区文旅项目建设扶持力度,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支持淮安板闸遗址公园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2019年以来安排省文化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扶持资金7653万元、支持沿湖项目70个,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放款额超9亿元、支持沿湖项目65个。推进遗产地农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和农业遗产特色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举办“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系列活动,淮安蒋坝镇头河村、宿迁新庄镇时济泉村等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金湖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泰州里下河、盐城潘郭尚纵等入选江苏首批10个休闲农业精品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守护水脉与延续文脉相结合,推动沿洪泽湖地区努力建设成为富有水乡田园韵味、历史人文内涵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典范区域,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是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围绕推动资本要素和生态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文旅与发展改革、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和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对沿湖地区文旅发展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系统梳理可开发利用空间,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引导、跟踪服务和联合把关。同时,发挥沿湖地区连通长江与淮河、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推动淮安、宿迁、扬州等地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文旅合作机制,联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故道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建设,协同打造宿迁“醉美湖湾”、淮安“百里画廊”、扬州“江淮生态大走廊”、兴化西北部湖荡湿地旅游圈等,探索建立沿湖各地各景区各要素联动联票机制,合力展现洪泽湖“美丽清纯”新画卷。
二是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创新政策措施,加强资金、制度保障,营造推动沿湖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持续推动相关政策文件落实落细,支持沿湖地区探索制定休闲渔业、景观农业、水上运动、低空飞行等政策措施。强化省级洪泽湖治理保护资金的扶持引导和绩效管理,对地方积极性高、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区域予以更多扶持。加大省级文化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省艺术基金等支持力度,通过项目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推进淮安水工科技馆、华强方特复兴之路文化创意基地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依托“乡旅E贷”金融产品、“乡旅E站”金融服务点,支持打造乡村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元融合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
三是不断提升旅游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加强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打造凸显水韵风情和现代气象的文旅融合高质量产品。加快构建以文化遗产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代表的优质旅游供给矩阵,优化垛田水村、里运河—高邮灌区等世界遗产品牌旅游产品,建设提升洪泽湖渔文化、姜堰清明习俗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高邮民歌、茅山号子、垛田农民画等非遗进景区景点,支持做优一批标杆生态文旅度假区、国际乡村旅游集聚区、等级旅游民宿、特色田园综合体,拓展体验多元的水生活度假旅游产品和漫游洪泽湖系列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彰显水韵人文之美的知名湖区旅游目的地。
四是着力加大联动宣传推广力度。注重创新平台载体,建立完善沿湖地区全媒体宣推机制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文旅宣推矩阵,生动讲好“水韵江苏•洪泽湖”故事。推动沿湖优质文旅资源宣传推介融入“水韵江苏”品牌推广体系,持续开展“苏韵乡情”系列推介活动,支持办好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和“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等系列农业文化宣传活动。激发水文化遗产活力魅力,持续推动环湖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探索开展“农遗进校园”“农遗进社区”活动,持续擦亮江苏“农遗良品”特色品牌。落实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推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入境游产品和线路,依托兴化垛田世界“双遗产”等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江淮绿心”知名度影响力,推动沿湖地区成为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此外,根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38号)第六条“不得重复设立绩效目标相近或者资金用途类似的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和要求,基于已设有省级文化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省艺术基金等,不宜再设立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专项资金。
您对“关于进一步支持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