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4-00059 | 主题分类: | 公共服务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4-06-03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4〕135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49号提案的答复 |
张亦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旅游友好城市’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锚定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富民,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扎实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全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国字号”文旅创建、游客满意度均走在全国前列,重点旅游城市的游客吸引力、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是推广“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聚焦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新标识。以“水韵江苏”为核心,实现地方品牌与省级品牌相互映照和辉映,打造整体友好形象。通过文化传播与品牌推广,展现了江苏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水资源优势,提升了江苏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同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共同建立“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增强品牌国际传播力。持续打造“水韵江苏”新媒体矩阵,目前拥有微信、微博、强国号、抖音号、B站号、小红书号等,综合传播力指数稳定在全国前列。通过举办“‘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打造《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等,推广江苏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展示江苏自然风光、促进文旅融合,增强旅游吸引力。
二是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建设水平。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推动全省旅游业整体提质增效。江苏13个设区市实现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从封闭的内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更好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新动力,不断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有效促进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不断增强游客和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便捷化程度。健全重点旅游目的地咨询和交通集散体系,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导览标识、旅游码头等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比如,全省已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26个、旅游咨询中心52个、咨询服务点400余个,全省62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634家A级景区“游客中心”基本全覆盖。这些设施均统一采用了国际通行“i”标识,并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收集、旅游投诉、宣传推荐、交通集散、旅游预订、游客休憩、便民服务等一站式、开放式、综合性旅游公共服务。有条件的机构还增加智慧导览、文创产品定制售卖、非遗展示和公共文化等文旅融合项目供游客消费和体验。同时,我省还创新实施“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鼓励在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设立旅游服务专区,构建共享项目、打造主客共享新空间,为游客和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文旅服务。
四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提升服务效能和游客旅游体验。顺应“文旅+科技”发展趋势,推动实现公共服务数字化城乡全覆盖,国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智慧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建设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让市民游客共享“苏心游”,为拓展文旅公共服务、行业监管、产业发展等应用场景提供支撑。苏州市“君到苏州”智慧文旅线上服务总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苏州 掌上轻松品文化”,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该项目还获评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利用数字技术率先构建社保卡文旅“一卡通”模式,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获评智慧江苏标志性工程。探索数字人民币特色应用,初步实现“一卡在手畅游江苏”。
五是注重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提升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实施一系列旅游便民惠民举措,有效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尤其在法定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门票打折减免、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公共交通、免费停车、免费接驳、增加景区直通车、延长文旅场馆营业时间、增设志愿服务点等形式,降低旅行成本,增强旅游吸引力,提升游客旅行体验。比如,扬州市“强化全链条旅游服务保障构建服务游客‘扬州样板’”获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尤其是免费提供景区附近学校、政府机关内部停车场,开放政府食堂、城市书房“嵌入”景区、“微笑扬州”旅游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送旅游平安险”等服务深受游客欢迎和好评。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向“+旅游”转变,促进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发展提质,加大“演出+旅游”“音乐+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新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富有创新创意、深受市场认可的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和体验场景,推出“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运河百景”“长江百景”和运河长江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及非遗、滨海、体育、亲子、研学主题等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设“新四军东进北上”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有效满足不同群众文化和旅游新需求。
为进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务相关工作,结合您的提案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旅游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重点贯彻落实国家即将修订发布的《旅游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拓展优化旅游服务中心功能,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一批主客共享、互动性强、体验感好、故事化、场景化的旅游服务中心。
二是完善旅游信息服务,拓展智慧旅游系统的技术深度、覆盖广度,强化数据整合。重点优化升级“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内容全面、信息准确、更新及时、便于查询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探索旅游公共信息智能问答服务。
三是融合文旅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多样化、深度融合,支撑文旅全面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四季村晚”、文化志愿服务、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走进乡村旅游点。推动将阅读、非遗展示、艺术表演等文化服务融入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场所。
四是突出旅游便民惠民,重视“主客共享”“无障碍旅游”,发挥旅游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着力解决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升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游客的整体满意度。
您对打造“旅游友好城市”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