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碧水和无限春光向来都是绝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以江苏为例
13个市就有13种不一样的清明春光
千百年来一向如此
这次江河钩沉
我们一起去听那些风雅的往事
一起拥抱这绝美的诗情画意
南京
长江上小雨纷纷,南京城内,杨柳风吹面不寒。
明代诗人邬佐卿坐不住了,腹内酒虫拱动,他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踱步,越思越想,越想越愁。
“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他突然停住了,一咬牙一跺脚,这酒不戒了。
于是,他来到冶城山阁,支起桌子,摆好椅子,放好酒壶,请来了李文仲、丁元甫、罗敬叔等好友。
这是一场流传至今的雅集。
“哈哈哈,说什么四大皆空,做人就是要痛痛快快啊!”邬佐卿提笔写下这样一首诗:
地主能摧酒,山人岂爱名。
楼台临万景,风雨画孤城。
野色凭栏尽,烟光拂尘平。
垂杨千树绿,今日已清明。
无锡
每年清明,都会有大量游人汇聚到无锡一座土墩前,传说,这是江南拜谒祖灵香火最盛处。
江南地区人杰地灵,无数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曾埋葬于此。为何单是这矮矮的古墓,汇聚了这么多人。
因为,这里有江南文化的根。
3200年前,西伯侯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泰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
泰伯主动让位,以采药为名离开故里。这一路,就来到了江南。
那个时候的江南还是“荆蛮之地”,一片水泽。土著们以渔猎为生,过着半原始生活。
泰伯倒也随和,不搞歧视,入乡随俗断了发、文了身,和睦相处。当地人也不排外,跟着泰伯学会了农耕、农桑、识文断字。
他还兴修水利,还江南梅村开凿伯渎河。原来早在三千年前,无锡就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徐州
燕子楼,是大运河沿线重要的经典。
相传这里,是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音镇守徐州时,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
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
民间传说,一个清明节,吴越王钱镠的后人钱希白故地重游。
半夜,他听见燕子楼外风声阵阵,而后异香扑鼻。钱希白定睛一看,只见一个曼妙女子,在庭院中。
女人递给他一张纸,就倏地消失了,纸上有首小诗:
人去楼空事已深,至今惆怅乐天吟。
非君诗法高题起,谁慰黄泉一片心?
常州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敢公然叫板李白、杜甫的人不多,常州的赵翼算一个。
赵翼一生写满了运河情缘,他的《运河夜泊》至今广为传唱。
扁舟野宿碧天澄,星斗阑干亚玉绳。
三匝未栖乌鹊月,一行斜上纸鸢灯。
戏场寂散无留客,酒肆喧归有醉僧。
自是太平丰乐象,独怜荆楚尚军兴。
这一年的清明节。他带着儿孙去城外祭拜先人。
出郭扁舟一叶轻,新蔬上塚正清明。
童孙喜见春光好,折得桃花带进城。
嗬,城外花红草绿,小字辈折下桃花,嚷嚷着非要带回家去。
连李杜都不放在眼里的,犟骨头的老爷子,这次喜笑颜开,再不拧巴了。
苏州
苏州,是一座多情的城市。
清明节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有一个在运河上漂荡了数百年的传说:
清明时节,花魁王美娘游春回来,累得不行。她焚了一炉好香,摆好文房四宝,就要过幸福的小资生活。
结果“砰”的一声,房门被踹开,冲进来十几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
这些人在围殴她之后,还将她丢在荒凉的郊外,等着自生自灭。
“想我自幼才貌双全,只因为流落风尘,就要受到如此轻贱。自古红颜薄命,我还是一死了之吧。”
就在想到此处,突然听见不远处有人唤她的名字。她抬头一看,来者是一个卖油的青年。
四月的煦风扑面而来……
一位叫冯梦龙的苏州作家放下笔,这大概是他心中最美好的爱情故事。一朵野百合找到了春天的故事。
南通
散人归艇幸相同,碧水丹山指顾中。
地下长眠人不见,墓门青草夕阳红。
一首陆相写的清明小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你知道吗?这首诗就记载在一本南通海安的奇书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海安考古录》。
这本书的最初编纂者王叶衢,一生没有做官,而是乐于搜集整理乡里故实,穷搜幽索,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
再后来,接力棒传到了“紫老”韩国钧手上。
1919年,韩国钧开始着手编纂这本书,并最终把它定名为《海安考古录》,列入《海陵丛刻》第十三种。
在这个过程中,韩国钧对考古录做了较大的调整。他把原稿六卷约成四卷,卷一为建置、水利,卷二为寺观、祠祀、古迹,卷三为人物、列女,卷四为冢墓、禁令、艺文、杂记。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当地的人情风土,意义重大,价值极高。
连云港
如果《西游记》的故事是真的,古时候连云港的花果山,应该是一个相当惊险刺激的地方。
当孙悟空还是猴王的时候,经常想着办法作妖。
“当年我老孙在花果山上,想吃人肉了,就变成大姑娘小媳妇,把自己捆在树上,编一个遇到强盗的故事,一试一个准。”
幸亏拜师之后转了性。
又是一个清明节,唐僧师徒路过一座荒山,听到前面有人喊救命。抬眼观瞧,树上捆着一个好看的姑娘。
“小女子清明节跟家人去上坟,结果冲出一伙强盗,把我捆在树上。长老,快救命呀!”
甭问,这肯定是个妖精。
孙悟空笑而不语:呵呵,玩这套你还嫩了点。
淮安
淮安的清明节也是很有水韵的。
而且相当恬淡闲适。
当年,明代的潘埙编撰过一本《淮郡文献志》,并在本书里,记下了淮安碧波荡漾的清明。
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
江城过风雨,花木近清明。
水树闲照影,山禽时引声。
吾年行老矣,淹泊蹇何城。
潘埙是个非常传奇的文人,他的著作除《淮郡文献志》外,还有《抚台奏议》《千顷堂书目》《掖垣奏议》《开州正祀录》《楮记室》《熙台诗集》等等。
对了,他在《楮记室》里,还聊了很多关于江河湖泊的奇闻异事,比如淮河水怪神木故事,还有大运河中出现石中人的事件等。
盐城
盐城的清明,不仅有水情水韵,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比如过去,盐城人过清明,都要在门口插上一枝柳条。
传说,这个习俗跟黄巢不无关系。对,就是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相传,这一年黄巢率领起义军屯兵在盐城喻口。黄巢是何等人物,他刚一驻军城里就乱了。
一时间,城内谣言满天飞,很多百姓拖家带口就往城外逃难。
就在这个当口,一个身背孩子,手里还搀着个孩子的大嫂,撞见了黄巢。
大嫂从没见过黄巢,只觉得遇到的这个男子气宇不凡,也不加隐瞒:
“身背的孩子为丈夫前妻所生,另一个孩子为自己所生,听说黄巢穷凶极恶,若遇上黄巢,我就放下小孩子,背大孩子逃难。”
黄巢觉得稀奇,为什么会这样。大嫂很坦诚:“因为丢了小孩子还可以再生,而大孩子不可再生。”
黄巢听罢若有所思,而后亮明身份,他说:“为了保证不伤害你,你回去在门檐插柳为标志。”
大嫂回去之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乡亲们。于是家家门口都插了柳枝,这就是清明插柳的由来。
扬州
清明之夜,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摇摇晃晃,走在扬州的山路上。
这条小路平日没什么人走,残月高悬,晓风料峭,来者打了一个寒颤,闷了几口酒,继续前行。
这是个不怕鬼的主儿,他叫王渔洋,那句“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就是他说的。
他听说,柳永柳三变,就埋在这个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间嘛。
“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
关于柳永埋葬地,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在枣阳,有说在襄阳,有说在北固山,也有人说在仙人掌……
不知道跨越时空,相隔阴阳,这两位放荡不羁的大文豪有没有一番精彩的把酒论道,只记得王渔洋留下了一首诗——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镇江
镇江人清明节踏青是极热闹的。
《至顺镇江志》中就记载了镇江清明郊游习俗:
清明之日,四野如市。
芳树之下,园圃之内,罗列杯盘,互相酬劝。
歌儿舞女,遍满庭台。
抵暮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肥、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脯,谓之门外土仪。
不仅游玩讲究,吃也讲究。
过去,镇江人的清明有不燃火种、只吃糕点“京江脐”的习俗。
镇江还有老话称:“清明不吃脐子馓(sǎn)子,阎王老爷要打板子。”或是 “清明不吃脐子馓子,死了变猫子狗子。”
那“京江脐”到底是啥呢?“京江脐”又称“虎脚爪”,为六角星形,用镇江话来说,就是“六角铮铮的”。
“京江脐”分成咸、甜两种,但甜的没有咸的受欢迎。有好吃的行家说,“京江咸脐子出炉不久的最好,皮是脆的,心是软的,底是硬的。
泰州
对不少老泰州人来说,清明节是个大日子,因为充满水韵。
清明第二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赛船、演戏、酒会、送头篙,那场景,好不热闹!
民国时期,姜堰画家陈二指就写诗描绘了会船盛况:
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
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
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
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
但溱潼会船节的起源,确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起于宋代,也有人说因朱元璋而来。
说朱元璋撑船祭坟,感动了江淮一带的老百姓,一方传一方,一直传到姜堰里下河一带。
再后来,就演变成了撑会船的习俗。
宿迁
运河名城宿迁,向来人杰地灵,出诗才。
1842年,江苏盐商刘蕴堂家中迎来了件喜事,他得了个大胖闺女,大名唤做刘清韵。
又因其母亲在生产前夜,梦到了观音手持梅花,故得小名为观音。
小时候起,刘清韵就受到了极为优良的教育,加之她本人天资聪慧,很快就崭露头角。
据说她一岁能言,二岁识数,三岁认字,四岁而能背唐诗、辨四声,很早就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六岁时,她被送到家塾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到十二岁时,已是能诗善画、在当地小有名声的才女了。
有一年清明,这位才女为做盐商生意的许彦卿,题了一幅清明扫墓图。
碧天低,沧海小。俯仰兴怀,只觉云山好。簇簇浮云青不了。积翠堆岚,一带知多少。
藓碑荒,松径悄。万笏森罗,拱护佳城道。寒食清明同祭扫。杜宇声中,岁岁春光早。
刘清韵创作了不少作品,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24种诗词、散曲、戏曲等。
大量的文学作品,都带着大运河特有的灵动,令人难忘。
江苏13市,13种水韵,13幅绝美春光。
如果你在江河之畔邂逅春天,千万记得,要把春天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