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泰州市整体工作部署,根据《靖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靖政发〔2024〕9号)的要求,市文体旅游局经过前期充分准备、科学部署,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组建了靖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调查工作队,并于2024年9月正式进入实地调查阶段。按照普查工作要求,实地调查阶段有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登记点进行复查测绘;二是全面调查市域范围内新发现文物线索并调查登记。截至12月底,已完成靖城街道、季市镇、西来镇、斜桥镇、生祠镇、东兴镇、孤山镇(城北园区)等8个镇(街道、园区)区域内实地调查,复查“三普”登记点29处全部完成,新发现文物线索及调查对象共计35个。
图1:普查全体队员合影
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各镇(街道、园区)属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力配合“四普”调查队全面摸清辖区内文物底数、准确掌握文物资源情况,扎实有序推进“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普查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村、社区网格划分,通过与村干部和老同志座谈、实地走访现场勘察、登记测绘调查对象现状等工作流程,对街道辖区内的各个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从历史悠久的老街区到相对偏远的乡村角落,从明清古建筑到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从传统街巷水系到古树名木线索,普查人员深入到每个自然村(社区),对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重点关注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可能具有文物价值的对象。
为了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外业普查人员使用无人机对大型文物遗址或难以近距离接触的区域进行高空拍摄,获取全景图像;从不同角度拍摄调查对象的外观细节,包括正面、侧面、背面、局部特写等。通过测量工具、RTK定位仪等采集登记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尺寸等基本信息,并且详细记录历史人文相关信息,如保存状况、损坏程度、历史沿革、人文特色、周边环境等。经内业普查队员整理后,将所得信息及时录入上传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综合管理系统。
在外业实地调查过程中,普查队员同时也是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员。普查过程中通过向文物所在地的村(社区)、居民、产权人现场宣传文物保护知识,阐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普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
下一步,靖江市“四普”调查队将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十六字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本次普查“应查尽查、应细尽细、应保尽保”的整体工作部署,深入挖掘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线索,加强外业与内业协同配合,收集完善调查资料,保障靖江市“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序时推进,全面摸清靖江市历史文物家底,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完成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靖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