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南京溧水发现了与“靖难之役”有关的明代石碑——“中山书院官给田房记”碑,该碑现位于溧水区状元坊公园凉亭内。碑长320厘米,宽116厘米,厚23厘米,记载了与“靖难之役”有关的“罪臣”获得平反及其后裔受到抚恤的情况。此碑由嘉靖时的吏部尚书李默撰文,由溧水县令王从善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所立。碑体历经470年风雨,碑额已佚,仅存碑身及碑座,但碑文清晰,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靖难之役”是明初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改变了明初政治格局和政治走向,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当时,主持削藩的兵部尚书齐泰是溧水人,他与黄子澄同为建文帝朱允炆的顾命大臣。削藩导致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理由就是“清君侧,杀齐黄”。齐泰后来被燕王灭族,仅有6岁小儿因被仆人偷偷带往福建而幸免于难。“中山书院官给田房记”碑详细记载了讲述“靖难之役”的过程,以及朝廷为抚恤齐氏后人,由官府购买农田二十亩,修建房屋一栋,安置齐泰后裔齐光裕的情况,是研究“靖难之役”和建文帝极为罕见的重要史料。
为了考证新发现石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溧水区普查领导小组曾专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查阅相关史料,详细了解石碑的发现和修复过程,对碑文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12月17日,在南京市普查办的指导下,溧水区普查队员对石碑进行了详细测绘和记录。“中山书院官给田房记”碑是“靖难之役”的重要物证,它所记载的那一段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推进,它所表达出来的忠于国家、坚守大义的情怀依然值得我们珍视,并且永久传承下去。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