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简报第8期

发布日期:2024-11-26  17:47    

【地方工作】

  常州构建“市级主导,纵横联动”文物普查工作网络

  常州古桥专项测绘让文物普查数据更立体

  常州市金坛区清“存量”抓“增量”



常州构建“市级主导,纵横联动”
文物普查工作网络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四普”)全面启动以来,常州市文物普 查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副市长蒋鹏举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常州市普查办积极作为,赴所辖县(市、区)点对点对接工作,了解基层工作难点和需求。调研发现,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有较强的文物保护力量,其他区文物保护力量较为薄弱;地下文物资源调查专业性强,基层普遍缺乏技术力量。针对以上情况,常州市构建“市级主导,纵横联动”文物普查工作网络,有效整合全市文物保护力量,提出由市文物局主导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地下文物普查,所辖县(市、区)文物部门主要承担低级别地上文物普查和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既保障文物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又以实战练兵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常州共组建9支普查队,由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常州市考古研究所、6个县(市、区)及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独立组建。具体分工为: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承担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省保以上和其他辖市、区市保以上地上文物普查工作,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承担全市地下文物的普查工作,各县(市、区)普查队负责辖区内其他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新发现文物的调查工作。

  “市级主导,纵横联动”的方式,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体现出三方面优势:

  一是有利于实时掌握工作进度,有效提升四普数据质量。为加强工作协同,常州市普查办安排四普专班工作人员,对应每个普查单元支持开展工作。各级普查机构之间建立“大群+小群”的组织形式:市、县(市、区)两级普查办、普查队负责同志成立工作“大群”,各普查单元四普专班工作人员和普查队、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乡镇社区等人员成立工作“小群”,加强衔接、统筹推进。除了日常性业务指导之外,每周召开全市四普专班工作人员工作例会,由专员汇报各辖市区工作进展。坚持“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对各辖市、区提交的四普文物登记表进行汇总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及时沟通处理疑难问题。

  二是有利于以文物普查实战练兵,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常州市普查办专业技术组对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和著录说明,针对古建筑、碑刻、古桥、近现代建筑等文物类型特点,编写制作普查文物登记样本。根据省普查办技术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后,将样本下发给各辖市、区普查队,便于基层调查人员明确技术标准。分阶段召开市四普工作推进会,各普查队在会上逐一汇报工作成果,再以“批作业”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在市级统筹指导下,各辖市区普查队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在四普实地工作中边学边干,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推进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走深走实。

  三是有利于集中全市考古力量,提升地下文物普查科学性。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具备考古发掘资质,考古技术力量较强。依托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前置的工作基础,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系统整理以往考古成果资料,绘制常州市重要考古发现分布图,同时联动辖市、区全面摸排地下文物资源线索。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同步开展考古辅助勘探,明确地下文物边界和文化属性,确保地下文物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目前,常州市共落实各级普查经费981万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市级财政安排普查经费400万元,包括工作经费80万元、调查经费200万元、考古辅助经费120万元;县级落实普查经费总计581万元,有效地保障四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11月18日,全市共完成三普文物点复查1006处,新发现文物73处,三普文物复查率达到63.23%,确保年底前超额完成三普文物复查70%的工作目标。



常州古桥专项测绘让文物普查数据更立体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采用三维测绘技术开展古桥类文物数字化测绘,现已完成199座古桥测绘,其中市保以上古桥68座,有效提升了文物普查工作质量。

  古桥是常州文物资源中的重要类型,分布广、数量多、形制清晰。在四普工作启动之初,常州市对照四普工作要求和著录规范,启动古桥专项测绘项目。

  通过系统梳理已公布的古桥名录和分布情况,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制定了古桥测绘工作方案,并争取到专项资金45万元。通过采用无人机、高精度RTK测量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三维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点云模型处理等技术手段,在实地调查时对古桥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形成航拍全景照片、技术图纸、三维数字模型等测绘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地方高校和文史专家,汇总地方文献资料,加强古桥基本形制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研究,打印制作了部分特色鲜明、特点突出的古桥3D模型,未来将结合相关展览进行展示。

  古桥专项测绘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文物资源记录档案,为今后的古桥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撑。通过古桥专项测绘的先行先试,为常州全市四普工作积累了经验,为快速深入推进作出示范与表率。



常州金坛区清“存量”抓“增量”


  常州市金坛区坚持“全方位摸清家底、全过程锤炼队伍、高效率化解矛盾、高节约用好经费、高标准完成任务”的要求,重点抓好三普文物精准复核,四普线索深入挖掘。目前已完成三普文物现场复核63处,梳理新发现文物线索50处。

  受人员更替、机构调整、镇村合并和基本建设等因素影响,金坛区部分三普文物存在环境风貌变化大、遗留难题多、矛盾复杂的情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物负责的态度,金坛区设立区领导主抓、文物部门主管、多部门协作的三普难点攻坚专组。通过原始档案调阅、当事人走访、现场核查等措施,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逐一梳理,集中研究和整理金坛土墩墓群现状,实施一点一档案完善、一事一方法闭环,为有效化解三普遗留的诸多问题提供保障。

  为扩大新发现文物线索征集、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金坛区按照“精而全”的要求,设立了10个专业类别普查小组。通过专班统领、小组负责、部门配合、镇村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邀请本地的文史专家、老文化工作者、收藏协会人员座谈,开展文史和档案资料调阅、社会线索征集,推进新发现文物线索分区域、分类别筛查,做好各类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系统研究考证相关文史资料的同时,补充完善文物记录档案,为后期落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资料基础。目前,金坛区已通过金坛茅山民俗文化等研究会和当地文史专家提供的线索,对“磬裁第五桥”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新发现文物资源进行了登记和研究,为后续文保单位遴选申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