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南通海安召开,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文旅部有关部署要求,总结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效,对新征程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出具体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出席会议并讲话,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凌屹,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致欢迎辞,会议由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主持。
杨志纯对“十四五”以来全省公共文化建设新成效进行回顾。他指出,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思路举措,启动并实施“双千计划”,更富实效地组织举办“送戏下乡”,开展惠民演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形成特色品牌。
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这对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杨志纯强调,全省公共文化工作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感恩之心、实干之姿、奋进之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杨志纯表示,要深入学思践悟新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公共文化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源头活水”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学思践悟,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聚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杨志纯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见实效,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走入群众心里。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推动文化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融合,加强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更多人群。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作推出更多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更多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培育更多老百姓身边不走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更多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真正把服务居民游客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引导老百姓在公共文化活动中当主角、唱大戏;打造满足群众需求、带动人气“爆款”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文旅服务功能融合发展。把文化服务融入旅游公共服务场所,在文化场所增加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文化惠民+”融合创新,让群众从文旅服务功能融合中得到更多实惠。通过践行为民宗旨、完善制度机制、建强人才队伍、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强化理念创新和条件支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杨志纯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进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进取、担当实干,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建设文化强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会议公布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南京市雨花台区“音乐飘逸街头巷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等获“十佳案例”,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转角遇见文化新空间景点融合文旅新体验”等获“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作为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蕴藏着江苏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新目标。
南通市文广旅局、南京市雨花台区文旅局、无锡市江阴市文体广旅局、扬州市广陵区文旅局、宿迁市宿城区文广旅局五家单位作会议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亮点。
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展。与会代表观摩了“江风海韵”南通市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展演,实地参观了海安开发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谭港村、立发桥村等地,当地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各项特色举措,激励与会代表见贤思齐,自觉扛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奏响文化惠民、服务利民的时代强音。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财务处负责同志,南京图书馆、省文化馆、省美术馆负责同志,全省13个设区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公共服务工作同志以及公共服务处负责同志,95个县(市、区)以及部分开发区文旅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170余人参加会议。
(公共服务处 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