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3-00144 主题分类: 综合工作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3-06-16
文号 苏文旅函〔2023〕170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94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94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时间: 2023-07-06 16: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边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南朝陵墓石刻迁移保护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主要分布于南京和镇江,目前共发现29处,其中南京南朝陵墓石刻(17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11处,其中含句容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厅和有关设区市文旅(文物)部门高度重视南朝陵墓石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考古研究。2017年,省文物局委托南京博物院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基础性资料进行整理,对丹阳南朝陵墓的分区、分期和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2020年至2021年,南京博物院联合镇江博物馆、丹阳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丹阳三城巷南朝陵墓(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陵园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探明了当地南朝陵墓的布局和保存状况。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指导和支持南京、镇江编制本地的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规划,其中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规划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规划仍在编制过程中。编制保护规划的目的,就是明确南朝陵墓石刻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明确南朝陵墓石刻周边环境控制等保护、管理和利用要求,为下一阶段科学推进南朝陵墓石刻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三是做好本体保护。为缓解南朝陵墓石刻风化速度,近年来,省文物局委托南京博物院开展了《江苏六朝石刻病害调查与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各项措施的保护效果和存在风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指导南京市对萧暎墓石刻、宋墅失考墓石刻等部分所处地势比较低洼、水害问题比较明显的石刻实施基础抬升保护,有效地改善了文物本体保存状况。为确保文物安全,我们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明确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并挂牌公示,开展定期不定期巡视,在南朝陵墓石刻周边安装视频监控并纳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视频监测系统,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消除管理漏洞、杜绝人为破坏风险,保证文物安全。

南朝陵墓石刻作为南朝帝王陵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是南朝帝陵空间分布的真实反映,也是其历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你们的建议,继续支持指导南京、镇江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石刻本体保护。继续加强相关考古调查和研究,统筹做好石刻与相关陵墓遗迹的整体保护。积极推动南京、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明确保护区划和环境管控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保护展示措施落地实施,推动丹阳南朝陵墓等遗址公园建设。督促和指导南京、镇江文物部门每年按计划开展定期巡查和专项巡查,及时发现和记录石刻的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等,为后续采取科学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支撑。

二是持续推进石刻展示利用。加强和城管、交通等部门合作,在南朝陵墓石刻周边道路、街巷增设引导标识,对石刻周边环境和通道进行整理,优化石刻解读说明方式,增加石刻的可达性和可读性。探索数字化的保护展示方式,通过高精度摄影、3D扫描、虚拟现实等手段,准确完整保存文物本体信息,形成基于数字化保护成果的云展览、云游览,让市民可以更加顺畅地欣赏文物的魅力。

三是探索实施石刻保存环境控制。目前来看,对南朝陵墓石刻实施原址保护,同时采取措施对石刻保存环境进行控制,是比较合理、技术风险较小的保护选项。我厅已指导南京、镇江文物主管部门分别编制了南朝陵墓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计划,包括了28处石刻的保护性设施建设提升和环境整治等内容。待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我厅将指导南京、镇江做好保护性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进落实后续相关工作,有效改善石刻保存环境。

你们的建议,为我厅做好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你们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