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旅厅召开厅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日期:2023-06-15  09:52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处 机关党委

  6月14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厅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质量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主题,开展集中交流研讨,同时作为厅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内容。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主持会议并讲话。主题教育省委第五巡回指导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部分厅领导班子成员、厅机关处室、厅直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艺术事业高质量繁荣发展、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古籍保护利用、地域文明探源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杨志纯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文化担当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立意深远、境界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在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杨志纯表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文旅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要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起来,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高质量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更好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更高站位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杨志纯强调,要通过深入学习理解,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新的丰富发展,准确把握“结合”的基本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重要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的深远影响是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领悟,转化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行动自觉,做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牢文旅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导向,扎实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内在的本质联系,在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展现文旅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要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为着力点,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更好助力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

  深刻把握赓续历史文脉与谱写当代华章的实践逻辑,在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持续用力。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坐标之中加以审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宝藏,组织创作推出更多蕴含深厚传统文化根基、兼具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的艺术作品。坚持把旅游作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文化遗产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民宿、旅游文创等提质增效,依托文物资源建设人文游径、智慧游径、快乐游径,挖掘用好文旅资源普查成果,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发展,引导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为更多沉浸式互动性“新场景”“新业态”“新经济”,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和时代光彩。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更加有力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概括提炼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杨志纯强调,要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把握上,深入挖掘江苏丰厚文化文物资源多重价值,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诠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持续把地域文明探源引向深入。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龙头,协调全省考古力量,做好淮河下游、太湖北部、太湖西部等史前时期,以及吴文化、汉文化、六朝文化等历史时期课题研究,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加大对文明探源成果的研究阐发和宣传力度,研究出台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南并公布首批名录,广泛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赋予底蕴、贡献力量。

  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持续推进文物研究保护利用强省建设,发挥好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的示范带动作用,高质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研究阐释、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和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扎实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坚持保护性传承和活态传承,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遴选认定首批省级非遗工坊,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好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工程,以敬畏之心、珍爱之情,把承载深厚文化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保存传承好、研究阐释好、挖掘利用好。



  增强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一体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充实完善包括文物、非遗、书画等在内的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积极开展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传播活动。注重把人文交流融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全球推广体系,推出富有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的入境游产品;持续推进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

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更强担当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江苏篇章

  杨志纯强调,新征程上,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部署新要求,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谋划和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走在前列,不断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实践。

  更好彰显新时代“诗”和“远方”的独特魅力。坚持把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旅游+”向“+旅游”转变,持续放大小剧场建设、“国字号”文旅创建、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等品牌效应,为人们提供更富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和扬子江城市休闲旅游带、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建设,抓紧研究出台世界级沿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沿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线路,精心绘就可观可感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生动图景。

  培育打造更多江苏实践案例和文化标识。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提振探路先行“四敢”精气神,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江苏文旅实践案例,打造更多高显示度、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江苏文化标识。重点是面向全国构建好“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品牌体系,持续打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现象级”文化名片;一体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1+3”保护规划,推出“长江百景”、长江主题美术长卷和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南京博物院南院项目等标志性工程,让运河长江千年文脉焕发全新神采;加大文旅资源境内外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拍摄制作专题旅游宣传片,策划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



  着力推动文旅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们生活品质。聚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作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注重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丰沛的历史文化滋养,推出更多提炼展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文化精髓的优质文旅产品,生动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特别是放大艺术创作生产“江苏现象”,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创作推出更多艺术精品,培育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名家名师;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江苏特色”,创新实施“双千计划”“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用好各类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阵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推出更多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江苏亮点”,办好夜间文旅消费活动和文旅消费推广季,推动文旅企业做优做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文化和旅游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


(政策法规处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