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馆藏文物从无到有,共征集到1万余件 (套) 展品,包括遗址剖面、古墓葬、古窑址、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动植物标本、碑刻砖石等。
在目前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5 年,要在运行管理、展览展示、社会服务、典藏征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与此同时,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将力争在三年内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
打造智慧化库房,征集运河特色藏品,有影响力的展览与文创精品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教育体系丰富完善,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扩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5大原创临展系列
打造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有3 个常设展、5 个专题展、1 个数字沉浸式体验展、1 个青少年互动体验项目和 4 个临时展。
在此基础上,又接连策划推出了“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 “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展”“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等系列展览。
来自河南洛阳的宝冠佛石造像、从山西远道而来的永乐宫重阳殿西琉璃鸱吻、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狂壑晴岚图》和清代画家郑燮《竹石图》……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你能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美文物。
规划中,特别提出了五大原创临展系列项目。未来,多样的展览将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全流域的“百科全书”。
运河城市系列以水为脉、以城铸魂,梳理各历史时期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脉络。
文化遗产系列依托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加强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系统阐释。
运河非遗系列助力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围绕大运河全流域的非遗文化,借力各省非遗保护中心,推出一批非遗大师系列展,实施一批青年非遗系列展。
地域文明系列以物论史、以史增信,推进大运河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做好大运河全流域、全时段的地域文明系列展,见证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河艺术系列,则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特别是感知人文、触摸历史、陶冶情操的需求,进一步激活、用好文物资源从艺术的角度来思考运河文化。
大运塔将开放
未来“变身”运河文韵之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