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4月21日上午10:00,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大会议室。
时间: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点: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大会议室。
图片实录:
出席人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卢俊、江苏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陈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主任章晓历
章晓历: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3年“送戏下乡”省级直接采购配送服务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卢俊,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省文化馆副馆长陈兵。我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主任章晓历。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首先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同志通报2023年全省“送戏下乡”民生实事项目的整体情况。
钱钢: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送戏下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列入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切实把这项民生实事办好,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省文化和旅游厅于3月初印发《2023年全省“送戏下乡”实施方案》,通过资金补助和省级直接采购配送两种方式,全方位提升“送戏下乡”质效。下面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
今年,全省各地“送戏下乡”实现每个乡镇不少于4场,有条件地区争取实现一村一场。省级扶持经济薄弱地区39个县(市、区)“送戏下乡”2508场,其中通过资金补助各地送戏1881场,每场补助5000元;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市场通过政府采购配送627场,每个乡镇(街道)配送1场,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演出团队。
“送戏下乡”以文艺表演团队进乡村演出为主要形式。演出团队从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行公开遴选,演出剧(节)目要求符合乡村实际、体现乡土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省级直接配送的627场演出主要是“整本大戏”和“综合专场演出”两种演出形式,采购节目库共包含751个节目,主要剧种包括淮剧、扬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黄梅戏、木偶戏等。“整本大戏”中,既有传统经典剧目,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现实题材戏曲剧目,很多剧目都是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荣誉的剧目。“综合专场演出”中,主要形式包括小戏、经典唱段、折子戏、小品、歌舞等;不少节目都是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文华奖”、“小戏小品奖”等奖项的优秀作品。
为了确保把好戏送给群众看,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实行“以需定供”。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实行“政府端菜、群众点单”。省级直接配送场次已采购招标30个演出单位,建立30个节目库,包含751个演出节目,其中有95台大戏,通过基层群众“点单”后组织实施。
二是公布活动信息。发布2023年度省级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活动目录,内容包括演出团体、演出节目、送达地点和时间。各县通过当地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乡村大喇叭、乡村公告栏和手机端等公布活动信息,让广大群众知晓了解。
三是做好跟踪测评。加强“送戏下乡”实效性监管,跟踪落实省级扶持经济薄弱地区 2508场活动满意度测评。通过江苏省“戏曲进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地工作信息,并每月公布各地“送戏下乡”工作进度和群众满意度,及时了解群众反映情况,对省级直接配送场次演出团队进行中期考评。
最近,我们将在全省主流媒体、“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同步公布省级直接采购配送的627场活动场次名单。在工作进度上,我们计划上半年完成全省“送戏下乡”600场,到9月底完成1600场,剩下的在第四季度全部完成。截至3月底,省级补助的 39个县(市、区)已完成“送戏下乡” 481场。
为保障以上工作任务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要坚守为民服务初心,不断创新提升送戏下乡的质量和成效,努力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真正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后,请各位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鼎力支持我们送戏下乡的工作,帮助我们做好宣传传播,扩大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谢谢大家。
章晓历:谢谢钱厅长。下面请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同志介绍省级直接采购配送的“送戏下乡”活动的相关情况。
赵彦国: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刚才钱厅长通报了2023年全省“送戏下乡”工作整体情况和目标任务,我向大家介绍由省文化馆具体负责的627场省级直接采购配送的“送戏下乡”活动的相关情况。
一、关于采购情况的说明
本次采购前来参与报名竞标的团体主要是全省各设区市、各县市区的演艺集团、戏曲院团、民营文艺院团,以及省外部分优秀院团,共计93个。经过公开公正评选,新沂市柳琴剧团等30个演出团队和1家演出服务单位竞标成功,将有包含95台大戏在内的751个剧(节)目组成节目库,供巡演地区的群众点单欣赏。
这些剧(节)目经过时间检验、市场检验、人民检验,来自人民,来自生活,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高度契合人民群众的审美喜好和审美情趣,能够满足人群群众对高品质戏曲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新需求、新期待。
二、关于“送戏下乡”配送的具体安排
今天下午,省文化馆将专门举办演出团队和演出服务单位的项目实施细则培训会议,对标对表,明确各单位具体职责,确保不折不扣落实、高质高效完成。
4月24日,省级直接采购配送的“送戏下乡”首场演出将在盐城市滨海县东坎街道仁和社区举行,欢迎新闻媒体朋友给予关注和支持。
从4月24日到6月底,将陆续在全省9个设区市39个县市区开展第一阶段300场巡演。
7月举办中期检查考评工作会议,对第一阶段演出服务质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
8月至10月,按照计划进行第二阶段327场巡演。
11月至12月,对“送戏下乡”省级直接采购配送的627场演出进行年度综合考评,举行总结会议,向社会报告整体情况。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结果导向,严格质效评估。本次627场演出全部通过省政府采购网苏采云平台公开招标,是我厅“送戏下乡”工作首次实现面向全网采购,国企演出单位、民营演出单位;省内演出单位及安徽、江西、湖北等多家省外演出单位公平竞争。我们将对每场演出进行现场满意度调查、质效评估,并将结果与后续演出场次安排、费用结算等进行挂钩。省文化馆将在7月举办中期检查考评工作会议,对第一阶段300场演出服务质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统筹安排第二阶段演出。我们还将根据考评情况,对考评不佳的演出团队给予警告或取消演出资格的处理。
二是“点对点”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我们将通过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及“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江苏公共文化云等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公布演出日程安排表和演出团队节目库,方便各地群众安排观看时间、点单自己喜爱的剧(节)目。即日起,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正式开通送戏下乡网络点单服务,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将采用“网络点单”和“实地点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确定各场次具体演出内容。
三是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活动影响。我们将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发布演出精彩短视频,按地区进行演出前的预热宣传、演出过程中的互动宣传、演出结束后的回顾宣传、热点互动传播,用活、用好新媒体手段,努力提升送戏下乡活动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四是演研一体结合,深化理论研究。我馆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通过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现场观演等方式深度参与送戏下乡工作,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五是实施信息管理,强化数据分析。我们专门打造了全省送戏下乡管理服务系统,点单服务、团队管理、联络对接、群众反馈、满意度调查等相关资料、数据均纳入平台,收集整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大数据并开展监测分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为数字文旅、数字政府工作提供支撑。
我们相信,在厅党组领导下,在全社会关心下,在各位媒体朋友支持下,在我们一系列新举措努力下,通过共同努力,“送戏下乡”工作必将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欢迎各位走进演出现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价监督。
谢谢大家。
章晓历:谢谢赵馆长。
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大家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朋友提问机会,每人提一个问题,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国文化报》记者:“送戏下乡”工作首次面向全网采购,这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具体推进作用?
卢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送戏下乡”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送戏下乡”运作高效、取得实效,进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面向全社会采购,能够充实丰富优质戏曲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助于遴选符合人民群众喜好的优秀节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质需求。通过采购,很多曾经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的地方小戏精品进入节目库,如柳琴小戏《未见面的新娘》、淮剧小戏《出人情》、淮海戏《乡村好人》等,聚焦新型家庭关系、人情债务、处世立身之道等主题,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也有传统的情感源头,既“新”且“老”,既“小”且“大”,相信会受到观众的喜欢。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的采购配送,本质上是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的创新举措。“送戏下乡”的产品呈现形式是戏曲演出,相对于工程之类的购买服务,缺乏详细而规范的标准。通过本次招标采购,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戏曲演出采购标准,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第三,通过公开招标,能够激活全省乃至周边省市戏曲团体的发展活力,引导戏曲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演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动能,从而进一步丰富戏曲产品的供给。
《新华日报》记者:请问如何确保“送戏下乡”的演出质量,以及如何让这项工作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陈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几大方面来解决。
一是通过“点单服务”来选出群众想看的戏。“点单服务”采用“网络点单”和“实地点单”相结合的方式。“网络点单”依托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戏曲进乡村”专栏,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直接打开链接的形式,在手机上勾选所喜爱的(剧)节目,根据(剧)节目票数从多到少遴选;“实地点单”由熟悉当地欣赏喜好的乡镇或街道文化站长等人员现场“点单”。通过线上、线下点单结果的综合考量,确定最终的演出节目内容。
二是通过广泛宣传来覆盖更多基层群众。演出前通过社区或乡村网格员的微信群提前发布演出公告,利用乡村大喇叭提前通告,并及时反馈宣传效果,确保广而告之。演出的地点、时段上,我们倾向于选择人群集中的村落或社区,挑选农闲时段集中演出,并尽可能与节日和节庆活动相结合。
三是通过严格考评来提升演出质量效能。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要求,如严格按照群众点单内容和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演出、严格审查演出节目内容、配备演出所需的高品质音响灯光设备、每场拍摄一镜到底的视频录像以备检查等等;同时,还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每场演出进行现场观众满意度调查,以及省文化馆随机实地抽查考评等,以此确保演出质量。此外,我们在今年7月和年底,分别安排了中期和年终考评。
我苏网记者:群众欣赏戏曲存在一定的地域性,请问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陈兵:您的这个问题特别好。精准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因此我们在制订方案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观众爱看什么戏,所在公开招标时,我们按照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原则,划分了三个标段。第一标段面向徐州和宿迁地区,共计235场,共招标11个演出团队,以柳琴戏、梆子戏、淮海戏为主。第二标段面向盐城、连云港、淮安地区,共计281场,共招标14个演出团队,以淮剧、淮海戏、京剧为主。第三标段面向泰州、镇江、南通、扬州地区,共计111场,共招标5个演出团队,以扬剧、黄梅戏、木偶戏、淮剧为主。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以“区域联供、地区互送”的方式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也就是说,演出内容中既有老百姓喜爱的当地戏曲样式,也有外地的不同艺术形态,兼具熟悉感和新奇感。
章晓历:因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会后与厅办公室联系。今天发布会的有关素材,大家可以到提供的电子邮箱中查询。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支持和热情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