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水流东去,横无际涯。
运河悠悠,碧波荡漾,活色生香。
古往今来,多少过客在江河之畔留下足迹,其间诗词歌咏无数。
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你可能想不到。
他就是“聊斋先生”蒲松龄。
确实,蒲松龄先生以小说集《聊斋志异》闻名天下,但观其一生,诗词佳作亦不在少数。
而且相当一部分佳作,正是歌咏长江和大运河,堪称千古典范。
这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聊斋先生奇幻的江河漂流记。
青草白沙最可怜,始知南北各风烟。 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马踏残云争晚渡,鸟衔落日下晴川。 一声欸乃江村暮,秋色平湖绿接天。
这首诗名为《途中》其一,最初,蒲松龄科场连番失意,为全家人的生计,他受同乡孙蕙之邀,渡过黄河,沿大运河赴宝应、高邮为幕僚。
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向南游历,这首诗,极可能写于长江与淮河之间。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这一年的出游,不仅使他开拓了广阔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的阅历,改变了人生的理念,更是启迪了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灵感,推动了他的文学创作。
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有险阻、有羁旅,但蒲松龄却仍旧非常积极。
他说:“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坐在飘飘摇摇的船上,心里盘算着神怪妖狐的故事,脑海在天马行空的世界里驰骋。
忽地看见江村的暮色,风平浪静,水天相接,一幅活灵活现的绝美画卷尽现眼前。
清 王原祁 山水册页局部
滔滔江水亦可以洗去烦忧。
朝步芙蓉陂,扬帆采芳草。置此怀袖中,将以贻所好。 所好在江滨,重云隔远道。
三年长别离,沉忧伤怀抱。
循良望治深,形容为之槁。
长江多风波,安舟何能保。
闻君策高足,忽如获重宝。
宁必据要津,聊此脱烦恼。
主角白秋练不是人类,而是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鱀豚。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少年书生慕蟾宫对月吟诗,意外惊动了船舷外的美人鱼白秋练。白秋练芳心暗许,以致相思成疾……
这位情趣高雅、心地纯洁、不慕财屈势的白秋练数百年来,不知迷倒多少读者。
这何尝不是蒲松龄的浪漫情怀。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深情的运河漂流
特别在盂城驿,他写下一篇《高邮驿站》,至今流传不衰。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湖水清碧如春水,渔舟棹过沧溟开。 夕阳光翻玛瑙瓮,片帆影射琉璃堆。 游人对此心眼豁,拍案叫绝倾金罍。 湖风习习入窗牖,开襟鼓楫歌落梅。 遥堤欸乃声陆续,镗鞳近接湖东隈。 烟色苍苍日色暮,欲行且止犹徘徊。 俄倾星出湖墨黑,城门久闭驺人催。 扶醉下船事鞍马,炬火光天归去来。
寥寥数句,写出了蒲松龄泛舟邵伯湖时的情景,悠游自如。

清 王时敏 仿古图册局部
在高邮的河堤上,他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湖外含烟烟似水,湖中凝水水如烟。 滩平细浪移沙岸,日落孤村系客船。 渔艇暮灯犹泛泛,桃花春色自年年。 长河北去帆无数,低尽寒空绿接天。
蒲松龄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自己在运河河堤上远眺所见的风光,风格自然又质朴,饶有趣味。
字字句句背后都充满了真情实感。这点在他写山东的运河时,表现得更加彻底。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像《任秀》《武孝廉》《爱奴》《新郎》《云萝公主》《胭脂》《画马》《王子安》这样的名篇里都有涉及。
提起运河畔的风土人情,蒲松龄如数家珍,而这些描写又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原本神鬼妖狐的奇异故事,也变得真实可信,感人肺腑。要不王渔洋怎么感叹:料因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清 王鉴 湘碧居士仿古册局部
推文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但蒲松龄先生的漂流却没有结束。
他一生佳作无数,大量描摹了自己眼中的大江大河。
他的心血之作《聊斋志异》也随着纵横的水网广为传播,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