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南京长江大桥穿上红色“护膝”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誉为“争气桥”。
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加上近年来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船舶航行对大桥桥墩造成的危险性日益加大,为大桥桥墩加装防护迫在眉睫。
经过多部门研究,为了保障通航安全,需要对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中的2号至9号桥墩增加钢复材料的防撞设施,首批进行安装的是 6 号、7 号和 8 号墩。
“在极端天气、汛期等水流湍急的情况下,船只在桥下通行可能会与桥墩发生碰撞。安装防撞设施,能够在撞击时形成缓冲,有效保护桥梁结构的同时,也能降低往来船舶撞击带来的风险。”南京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李茂飞介绍,长江大桥桥墩所用防撞设施长30米,宽12米,高3.5米,其中水面上的高度为2米。
防撞设施的内层由高分子材料建造,可以减轻与桥墩的摩擦。李茂飞透露,这种防撞设施可以随着水位上下移动的,和桥墩之间会产生摩擦,在通过这些高分子材料缓冲之后,则能减少防撞设施对桥墩的负面影响。
而设施外层则是钢结构的碰垫。一旦发生碰撞,可以缓冲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李茂飞告诉记者,外面加了碰垫之后,和船舶硬性的接触就会减少,降低对船舶、包括对桥梁的损坏。防撞设施安装之后,可以提高桥墩防撞性能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