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充分挖掘锡剧人文资源和区域特色,在传承保护基础上,加快锡剧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传播,推动锡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优化锡剧创作体系。出台《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推进以演出为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扶持办法》,推出常州艺术发展“5211创作计划”,在全省第二个设立了市级艺术基金,构建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文艺政策扶持体系,近五年来,艺术基金等市级各类扶持资金对锡剧投入超2300万元,扶持《烛光在前》《卿卿如晤》《苏东坡》《燕双飞》等20个剧(节)目,小锡剧《一只古董碗》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原创锡剧《烛光在前》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这是全国锡剧首次问鼎该奖项。
二是优化人才培育体系。创新制定《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员额制”测算管理实施办法》,按照人员规模对市属院团进行总额动态保障,凡进必考、能进能出、可上可下、多劳多得,形成文艺人才引进、流动、晋升、管理、成长等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长效化管理机制。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对16名锡剧“第七代传人”“订单式”培养,近十年先后有14位青年演员拜师学艺,有效补充“新鲜血液”。启动锡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约有200所学校、3500多名学生参加了400个剧(节)目的比赛。
三是优化成果转化体系。出台《线上线下巡演和宣传推介机制》,坚持“好戏多演”,常态化开展优秀剧目“走进剧场、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出常州”“四进一出”活动。持续举办中吴文化艺术节、文艺精品展演季等活动,举行锡剧发展大会,今年以来锡剧演出超过80场次。加快探索传统锡剧市场化发展道路,锡剧音乐剧《永远的华罗庚》、沉浸式喜剧《半园·珍珠塔》入选省小剧场精品剧目,沉浸式喜剧《半园·珍珠塔》市场化演出以来,一票难求,反响热烈。构建互联网宣传矩阵和虚拟演艺空间,在抖音、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输出差异化内容,通过互联网开展锡剧宣传营销,全网粉丝超过1.4万,实现从“围观群众”到“戏曲票友”的有效转化。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