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2-00402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2-06-15
文号 苏文旅函〔2022〕122号
名称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802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8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6-20 17:31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李靖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激发乡村振兴力量的建议”收悉。经会商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三强三高”文化强省目标,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持续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乡村文化治理。由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等21家单位联合出台《江苏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乡村文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组织推进和扶持力度。组织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轮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工作骨干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结合江苏省群众文艺“五星工程奖”参评作品创作打磨,举办群众文艺创作骨干培训班,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我省群众文艺作品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获奖总数全国领先。组织开展乡土人才公益性培训,培养乡村非遗传人,对以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乡土人才和扎根民间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每年都给与资金扶持。完善“结对子、种文化”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推出文艺志愿导师制度,聘请省内文艺名家担任基层文艺院团志愿服务导师,增强基层院团创作能力。每年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2800场,开展“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活动,提升农村群众文化获得感。组织“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累计表彰省内先进文化集体200余个,其中100余家获评全国“双服务”表彰,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和创造力。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建设,每年完成5个农村地区省级以上代表性名录项目以及年老体弱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传统技艺流程等信息建档保存工作。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结合,鼓励在省内传统工艺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旅游景区、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传统工艺产品展示展销场所。每年选拔资助传统文化类乡土人才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相关博览会,为其提供更多展示交易平台。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公布10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吴江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工作,先后公布命名36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65个传统建筑组群。按照“村级发展‘一村一品’、镇级建设产业强镇、县级打造产业集群”的思路,跨市县统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我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达到18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44个、超十亿元镇21个,总数均是全国第一。发掘乡村文旅资源,连续举办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着力打造更多乡村文旅新品牌。依托民间文化资源,推进“民间艺术之乡”建设,全省11个地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和岁时节令,举办以庙会、非遗展演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开展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申报推荐工作,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等6个村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蒲薪村等5个村落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三、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和农民画巡展,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抵制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集聚效应和引领作用。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让农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推动各地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发出《清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争做文明祭扫的示范者、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开展第二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和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推荐活动。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基层建立完善红白事公共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免费提供办事场地、厨房用具等,在便民利民中倡导文明新风。创新开展“村晚”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的乡村名片,打造节庆新民俗。开展“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巡展,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打造“我是党课主讲人”“众说学习”“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百姓金话筒”“板凳学堂”“村书记田头讲劲头”等基层理论武装品牌,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推动新思想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时代新风。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着眼固强补弱,更加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力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重构乡村文化内涵。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文化下乡”活动,引导基层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好农村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婆媳等创评选树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婚丧礼俗改革,开展孝亲敬老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活动,倡导拒食野味、安全交通等文明行为,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焕发文明新气象。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力度,指导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坚持传承创新,重拾乡村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大全省乡村非遗及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力度,建立民俗文化数据库。开展民俗文化调研和学术研讨活动,对乡村非遗及民俗文化活动存续状况进行调查,制定科学合理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措施。鼓励和支持民俗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在不改变原始街区、建筑外貌前提下,合理修缮改造,提高村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凝聚群众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继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特色产业强镇,打造跨区域布局的产业集群。完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名录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大力宣传推介我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动传统农耕文化焕发新活力。继续举办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组织乡村艺术节、乡村文创非遗集市、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展示、“我爱我村”书画摄影作品展示,营造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文化空间。依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建立艺术家、策展人等专业人士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对接机制,挖掘乡土底蕴,传承乡村文脉。

三、完善治理机制,重建乡村文化场域。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推动各设区市制定本地实施标准,县制定体现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进一步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配置标准,建立标准规范的动态调整和检测评估机制,加大对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激励力度。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引导各类文化活动、文化资源、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全省乡镇(村)接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增强农村地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整合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戏曲进乡村”等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将省级重大文化评奖和文化惠民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各地重点打造、反映乡土风貌的优秀作品深入基层巡演,把百姓的文艺演给百姓看,让赛事活动成为群众的文化盛事。“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和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双千计划”,不断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文化需求,培育一批常年活跃于基层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繁荣文化中当主角、唱大戏。开展第三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推选认定工作,推动打造优秀乡村文化品牌,培养群众文化骨干,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

您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加强和改进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15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