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2-00400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2-06-15
文号 苏文旅函〔2022〕121号
名称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06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0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6-17 17:01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美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环境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收悉。经会商省公安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着力增强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文化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印发《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和评估评价制度,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清单和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各设区市、县(市、区)完成本地区相关保障标准(服务目录)制定。先后出台《江苏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江苏省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监管办法》《关于推进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切实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组织推进和惠民政策扶持力度。省级每年投入基层文化惠民相关项目保障资金近9000万元。

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优化。提前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深入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各类图书馆分馆10678个、文化馆分馆1422个,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县(市、区)图书馆为中心,乡镇(街道)分馆为基干,村(社区)分馆为前沿,其他公共文化设施为补充的总分馆服务体系。2021年,启动实施“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扶持打造不少于200个公共文化空间,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并实现居民游客主客共享,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实现有温度、有内涵、有粘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和“样板间”,不断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

三、基层文化惠民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组织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创新示范工程,重点扶持26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103个乡镇(街道)和1019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提升创新示范,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询”长效机制,实施“自下而上、以需定供”菜单式服务方式,建成江苏省戏曲进乡村服务管理系统,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机构,提供演出团队入驻、乡镇(村)在线点单、成果上报评价,实现“群众点单、政府送戏”,进一步提高文化供给精准度。持续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查摆问题、落实整改、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四、基层文化队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完善“结对子、种文化”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设立13家“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推出文艺志愿导师制度,聘请省内文艺名家担任基层文艺院团志愿服务导师,从创作、指挥、演唱到舞美设计等进行专业指导,两年来,全省基层国有文艺院团共艺术创排(含新创、复排、移植)大型剧目约230个、小型剧目约700个,基层院团创作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推选认定65个优秀文化活动品牌、194 支优秀群文团队、604名优秀文艺骨干,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2021年,启动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培育不少于2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大力培育基层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有益补充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五、基层文化环境治理创新发展。全省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通过探索社区共建、加强群防群治、深入排查整治等方式,不断创新完善群防群治方式方法,积极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有效融入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为社区文化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安全保障。据统计,目前全省共建立治保会35183个,其中治保小组85717个,共计17万余人。已培植南京“秦淮百姓”、镇江“江东大妈”、连云港“正义联盟”等平安类社会组织40余个,全省平安志愿者发展到80万人,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2.5万处,收集情报信息11.3万条。

为进一步做社区环境文化建设与管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指导各地完善提升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深入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区域联动共享机制,进一步引导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创新发展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城乡文化资源互动交流,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进公共文化与社区养老等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机构设立中小学艺术普及基地。

二、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打造优美、舒适设施空间。持续实施“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演、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实施公益性小剧场建设计划,打造一批“主客共享”文旅公共服务新空间。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推动文化赋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将创意文化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提升街头巷尾公共设施文化内涵。

三、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拓展阵地服务功能,适应不同群体需求,创新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街景式表演(说唱、街舞)、体验式小剧场话剧、互动式沙龙等文艺形式纳入服务范围,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演艺等活动,提炼开发文化IP。鼓励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公益众筹等方式,面向不同文化社群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持续办好“百姓大舞台”“大家唱”群众歌咏、“村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项目。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普及、全民艺术普及及特色文化活动,将更多高水准、接地气的文艺演出、文化产品送至百姓家门口,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江苏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建设,实行自下而上、按需帮扶、精准支持,组织省级文艺志愿者与基层文化团队结对共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第三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评选工作和前两批复核工作,发掘选树一批优秀群文活动品牌、优秀群文团队和优秀群文骨干。组织专家加强指导培训,为基层文化人才搭建展演展示和交流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水平。继续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着力推进“送文化”与“育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引导群众文化团队走上乡村大舞台。结合文化志愿服务,有针对性的创新一批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您对加强社区环境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15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