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2-00396 | 主题分类: | 旅游工作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2-06-14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2〕115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282号提案的答复 |
汪利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而且能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动能转换提供新引擎新动力。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相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一、坚持高位统筹,保证全域高效推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将“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写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将“强化全域旅游发展引领示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自2016年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以来,全省各地坚持党政统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考核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共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认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5家。
二、坚持城乡联动,促进全域协同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全域旅游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8至2021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4亿元,用于支持旅游业发展。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启动20个县、200个乡镇、2000个行政村示范建设计划。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出台实施意见并编制下达“十四五”全省改造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创新形成“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显著示范效应,打造溧阳“1号公路”、兴化“千垛美路”、浦口“返浦归臻”等一批独具江苏特色的最美农村路。截至目前,我省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6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9家。
三、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全域高水平生活
在全域旅游创建中,各地坚持主客共享,在各类公共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游客和居民需求,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服务当地居民,面向游客开放,同时依托游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设施,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服务。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全域高效能治理
各地在创建工作中,注重努力破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与障碍,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健全旅游治理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不少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南京浦口对景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旅游秩序管理纳入社会治理“大联勤”,成立旅游警察办公室、旅游巡回法庭。常州溧阳、盐城大丰等地把全域旅游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结合起来,开展“四城同创”,有效提高了社会综合治理实效。
下一步,我厅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吸纳您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文旅融合型、生态依托型、城乡统筹型、资源转型型、景城共建共享型等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走深走实有江苏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我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模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工作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培养全域旅游专业人才中的传帮带作用,扩大全域旅游影响力,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争取年内创成10-15家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优质供给。坚持“景城一体,以景带乡”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在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上,注重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打造。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多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加强乡村地区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风貌保护和传统村落建筑、古村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产品。指导各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建成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三是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创新创意、科技赋能,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更高水平融合,形成彰显江苏特色、体现行业示范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旅游+”和“+旅游”方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林业、水利、交通、体育、科技等领域与旅游融合发展,壮大农业休闲、红色旅游、康养度假等融合业态,激发产业叠加效应与倍增效应。深化“互联网+旅游”,继续推进省智慧旅游景区名录建设,推动智慧旅游向乡村延伸,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四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按照“政府机构塑造形象、行业部门拓展渠道、旅游企业推广产品”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行业、媒体、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和整体推广机制。把握旅游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创新旅游营销新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推广和应用,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调研,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省乡村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通过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推介,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辨识度高、传播广泛的“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品牌集群。
您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全域旅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感谢您对江苏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支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