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2-00418 | 主题分类: | 综合工作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2-05-05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2〕45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26号提案的答复 |
王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重视顺山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很有价值,对我们改进工作是有力的帮助和促进。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顺山集遗址位于宿迁市泗洪县梅花镇赵庄村,2010年由南京博物院调查发现,是我省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2012年,南京博物院与泗洪县博物馆先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是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至少1600年。该项发掘获得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社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顺山集遗址一二期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顺山集文化”。2014-2015年,从泗洪韩井遗址中发现的8000年前顺山集文化水稻田遗迹和碳化稻遗存,侧面证实了顺山集文化在江苏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厅一直高度重视顺山集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先后推荐公布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指导当地政府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山集遗址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考古工作计划,将该遗址遴选列入第二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同时,在启动实施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已将顺山集文化纳入其子课题——“淮河下游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和《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顺山集文化为代表,深入挖掘淮河下游早期新石器文化内涵,进一步明晰顺山集文化的分布范围、源头和发展演变,构建该区域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年代标尺,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全面阐释淮河下游史前文明进程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我厅将督促指导当地政府加强遗址保护和利用,避免水土流失和过度的农业生产对遗址的破坏。继续指导当地政府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对原有保护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以此为基础重新编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考古工作计划,为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造必要的条件。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和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顺山集文化影响,推动顺山集文化走向全国、走向大众。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