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召开2022年度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度江苏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项目,听取了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江苏申报立项情况。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杨志纯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常胜梅,厅二级巡视员官天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艺术家代表、社会公众代表等参加会议。
杨志纯就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艺术基金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聚焦艺术精品打造,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目标,强调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创作生产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推出更多彰显江苏精神、时代气象的扛鼎之作,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艺术基金作为我省艺术创作的“孵化器”和“助推器”,要围绕省党代会强调的目标任务,更好助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今年,要通过实施项目资助,引导艺术创作主体围绕反映、展现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的主题主线,策划一批艺术创作和展演展览活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立项作品的质量管理,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对特别优秀作品进行滚动资助,对优秀作品反复打磨提升。要持续注重人才培养,扶持搭建艺术人才学习交流的平台,关注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项目、特别是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鼓励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为艺术家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条件,推动形成名家迭现、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二要聚焦艺术主体纾困,赋能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疫情发生以来,文旅行业受到了持续冲击,不少市场主体经受着生存压力。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为帮助文旅市场主体渡难关、强信心、挺过去,今年初,我们坚持靠前发力、务实给力,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若干政策措施》。艺术基金要落实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个“国之大者”,从纾困惠企政策中找到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更好赋能文旅市场复苏。要重点关注文旅融合类、“互联网+文艺”类、文化惠民演出类、“水韵江苏”品牌市场推广类项目实施,支持文化艺术团体创作生产传播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要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艺术主体纾困解难,继续提高艺术基金资助的首拨款比例,及时组织项目主体立项签约,尽量采取“邮寄签”等不见面的方式签订立项协议,第一时间下拨项目资金,实现项目尽早落地实施。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实施,对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项目,可按照相关规定合理调整方案,坚决防止“重立项、轻实施”,保证资助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出现沉淀问题。
三要聚焦制度机制创新,推动艺术基金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近年来,艺术基金在助力出精品、出人才、攀高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必须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项目申报评审流程、实施管理等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要完善艺术基金评审体系,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适时调整资助范围,修订申报指南,提高申报“门槛”。优化评审流程,真正发挥好艺术基金的引领作用。要完善艺术基金资助体系,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演出为中心环节,围绕全省艺术创作重点,形成全面支持创作、传播交流和人才培养的资助体系。要完善艺术基金征信体系,对所有立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凡是长时间逾期未结项、实施质量较差的项目主体和负责人,应列入申报“黑名单”,坚持效果导向,进一步提高项目监管水平。要完善艺术基金评价体系,加强项目实施督导和资金管理工作,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资助的精品创作项目与巡演、巡展项目相衔接,人才培养项目与创作生产项目相衔接,进一步放大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效应。
(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