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邮,你会想到什么?
也许是汪曾祺先生特别描写过的咸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也许是它独特的名字
这里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也许是它悠久的历史
7000多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
造就独特的文化
近日,高邮市博物馆上线中国大运河平台VR博物馆栏目。龙虬庄文化、运河文化、邮驿文化……在云端,便可打开一扇高邮历史文化之窗。
“水”与“邮”
高邮的两大标志
在高邮市博物馆人文历史厅,最先看到的是“水韵秦邮”几个大字。
“运河”和“邮驿”,正是高邮最重要的两张名片。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这里“筑台置邮亭”,高邮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别称“秦邮”。
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秦代从咸阳到东南沿海的滨海驰道中,高邮是最早设立的邮驿之一,也是史册上留下确切名称的极少数邮驿之一,它见证了中国邮驿制度的发端。
而运河与高邮的故事,可比高邮这个名字更加久远。
春秋时,高邮所在的地方属于吴国邗城。公元前486至前484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下令利用江淮之间湖泊相互邻近的条件,分段开挖河沟,将各个湖泊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道——邗沟。
这条运河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如今,邗沟被公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
而对于高邮人来说,从2500多年前开始,大运河带来的便捷交通、灌溉水源便润泽着他们。
运河边的高邮城
诞生在1000多年前
2016年11月23日,高邮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穿越时空
体验运河边的风俗
来往的船只,热闹的集市,密集的店铺,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走进高邮市博物馆三楼里下河民俗风情展厅,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
迎面的“御马头”石碑和左边的邮局,第一时间展现了高邮“水”与“邮”的两大特色。
穿街走巷,身边是高邮古街上曾非常火爆的各种行当;迈过门槛,又仿佛走进了高邮人家的各式亭堂楼阁,石磨、水井、戏台……浓浓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街头,还能“偶遇”杂耍艺人,体验四时八节的民风民俗和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里下河民俗风情展厅由老街区、城郊区、街面区、体验区等场景组成。
在设计时,他们特别参考了二十世纪30至40年代高邮的两条古街、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历史场景,希望用这种沉浸式展览,还原80多年前高邮的样貌,让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
扫描二维码
高邮市博物馆
为你打开一扇历史文化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