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书法院开展“喜庆二十大”赴井冈山红色创作采风行活动

发布日期:2022-11-23  16:55    信息来源:江苏省书法院

  为做好谱写新篇章——江苏省书法院“喜庆二十大”书法作品展主题创作,11月15日至19日,省书法院组织开展了“喜庆二十大”赴井冈山红色创作采风行活动。通过活动,追寻井冈山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洗礼、宣传红色文化,引导全院党员干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贡献书法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院书法家艺术创新活力,不断提高红色主题创作水平。



  在为期5天的采风活动中,采风团一行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遗址大井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陈毅旧居、彭德怀旧居、读书台,黄洋界哨口工事、炮台、营房,中国红四军军委旧址,重走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挑粮小道,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参观后,参观了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陈毅旧居、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见旧址龙江书院。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后,参观了红军教导队旧址、龙江阁、井冈山上井红军造币厂、小井红军烈士之墓、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在井冈山火炬广场现场创作井冈山精神长卷后,继续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三湾改编纪念馆、旧址、广场,工农革命军士兵委员会旧址、毛泽东旧居、龙源口大捷大桥、贺子珍纪念馆、“二七”会议旧址、渼陂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万岁军经典战役展示馆等。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在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井冈山精神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书法家们走进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被红军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和高尚人格所感染。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详细了解当年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牺牲,愈发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忠诚信念。

  在八角楼,毛泽东当年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端,指引中国革命万里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黄洋界山顶的炮台、壕沟,大家真切感受革命斗争的残酷和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在耸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前,大家想到毛泽东同志此篇雄文一出,他用卓越的大局观和积极的战略部署,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扫清了思想的障碍。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书法家们怀着无比崇敬的沉痛的心情缓缓拾阶而上,来到纪念堂瞻仰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默哀、三鞠躬,以寄哀思。吊唁仪式结束后,大家观看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面前驻足,接受红色教育和精神洗礼。在毛泽东主持的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大家整齐列队,在领誓人、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啸的带领下,党员同志面向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庄严宣誓,用铮铮誓言重温入党初心。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参观了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资料以及图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块块展板,一个个革命故事,无不展现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不朽功绩,大家沉浸其中,被带回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

  在井冈山火炬广场前,书法家们现场创作了井冈山精神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李啸题写了井冈山精神题头,白鹤、陆衡、李双阳、郑长安、提俊丰、黄明分别书写了井冈山精神内容。



  站在这片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红色土地上,书法家们心潮澎湃,大家表示要用井冈山革命摇篮的精神宝库,让“星星之火”在书法艺术创作中不断“燎原”,书法家要将对革命摇篮的崇敬之情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书法艺术创新活力,不断创作书法艺术精品力作,讴歌伟大的党和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积极作为,把信仰的光芒照射到艺术创作中来,用信仰的力量引领书法艺术的升华。

  书法家们纷纷表示,本次井冈山红色创作采风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会将采风的收获转化为不断推动省书法院事业发展的工作动力,回去后要把采风的感受体验分享给大家,并融入到党的二十大主题创作中去,不断弘扬井冈山精神,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省级书法院”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省书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