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点,晨曦初现,跑步爱好者陈先生总会沿着盐城市区滨河路一路向南慢跑,看着清澈通透的串场河水,绿茵如盖的树木,自由飞翔的鸟儿,开启崭新的一天。
悠悠串场河,千年川流不息。它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端于唐朝中期(766年后)。从“农子盐课,皆受其利”的盐场、盐仓文化,到“舳舻往来,恒以千计”的水上廊道……串场河承载着盐城发展的生动记忆。
近年来,盐城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串场河再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文兴的景象。、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重要发展轴
2019年10月,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串场河全线治理的发展决策部署,按照打造城市重要发展轴要求,围绕“治理、激活、持续更新”理念,对涉及阜宁县、建湖县、亭湖区、盐南高新区、大丰区、东台市等6县(市、区)155公里的串场河进行全流域改造升级。2021年,串场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美丽宜居城市省级试点。
建设生态廊道,多种鸟儿自由翱翔
水岸同治,全域打造景观廊道。盐城市开展了沿岸“两违三乱”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流域实施截污疏浚,在保护原有自然植被基础上,着力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功能,有序将硬质岸线改造成自然岸线;加强重要节点景观建设,市区、阜宁、东台均建成城市滨水生态空间。
“白鹭、夜鹭、戴胜、珠颈斑鸠……足有10多种鸟儿!”2021年6月,见证疏浚后的串场河新貌,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科副科长赵永强表示,“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鸟类多样性的增加,说明整治后的串场河河流生态系统向好发展,更具生命力。”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国海盐博物馆出发,顺着汩汩串场河一路向南,只见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岸边的垂柳和树木随风摆动,跑步爱好者穿着运动衣,沿着串场河旁的跑道慢跑。“我们的‘母亲河’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加多姿多彩了。”陈先生感慨道。
投资140亿元,疏浚主河道约129公里
据统计,串场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投资共计140亿元,实施截污纳管完成岸线整治24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23公里;疏浚主河道约129公里,支流113条约257公里;新建(拆建)闸站13座,改造闸站30座,修复古桥、保护古闸。
盐城市还加快沿线景观绿化建设,完成盐城市区段、东台、阜宁县城段等城区景观建设以及沿线集镇景观节点,保留特色建筑活化利用,累计完成绿地面积约245公顷,滨河路贯通约100公里,绿道贯通57公里。
结合乡村振兴,盐城市按照现代农业思路,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全线建设大田景观10处,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风貌6处,保护修缮传统村落1处。今年,该市重点推进大丰白驹水美古镇、丁溪传统村落修缮、盐南珠溪古镇、东台天仙缘景区、市区肉联厂文创街区等20个项目建设。
“一河串古今,老城镶新城。前段时间,珠溪古镇珠溪河南段已全部打通,串场河水流入珠溪河中,石拱桥、木拱桥连接东西两岸,呈现出‘一步一景’的效果。”盐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活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河道沿线的东台各古盐场,目前已发展为重要集镇,其中曾经的海盐重镇西溪,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安丰、富安盐场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盐城串场河沿岸还发现盐业相关遗址50余处,填补了江苏省内盐业考古工作的空白。
△安丰整治前
围绕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建设有海盐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水浒文化园、天仙缘景区等。
目前水街、欧风花街、天仙缘景区等也初步实现了人气聚集,促进文化旅游、餐饮零售、现代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盐南、东台、大丰区正在结合全域旅游,建设不同特色产业点。